加入世贸组织前后,一汽-大众并不看重一时一地的竞争,而且深谋远虑地规划未来。秦焕明和安铁成前后两届经管会班子,下大力气先后引进德国大众PQ34、PQ35和PQ46平台,以及奥迪全新的C级和B级车平台,使企业的新产品推出速度不断加快,每年推出一款甚至两款新车,为后来的勇夺轿车产销量冠军、创造业内最好的盈利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前不久,一场以“展翅之美”为主题的晚会,将一汽-大众成立20周年庆典活动推向高潮。
然而,在这场震人心魄的演出之后,在人们见证了企业的诸多成就之后,一汽-大众为什么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业绩?这家企业快速发展带给行业的经验和启迪是什么?这些问题令记者一直陷入深思。
高屋建瓴的产品战略
说到产品,一汽-大众为什么“先知先觉”般地选定了捷达?在捷达成功之后,企业又有怎样的产品战略?
作为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一汽轿车项目调研主要成员之一的智百年老人(任一汽-大众首任产品工程部部长),4年前曾对记者回忆说,当时需要考虑的因素的确很多,主要车型也有1.0 -1.3升车,还是1.6升车两个方案,两方观点针锋相对。但最终还是1.6升车(也就是后来的捷达)占了上风。
首先从实用的角度出发,这个级别的车型有足够的动力,可以满足国人对空调的要求;而在我国如此广袤的地域内,很难想象没有空调的汽车会卖成什么样?(这不禁让人们联想到在此后10多年的21世纪初,国内某合资企业在一款新车中,“独出心裁”地将空调列为选装配置,还美其名曰:让车主DIY,很快遭到消费者和市场的唾弃。两相比较,一汽的产品选型是不是有“先见之明”呢?)
其次从长远的角度看,一个车型的成功与否,也关乎一个汽车企业(或集团)未来20年的成败兴衰。其后,捷达竟然历经20年畅销不衰,也充分印证了这一战略决策的前瞻性。但是,在20年时间内销售200万辆捷达,至今每年仍销售20万辆,相信也是当初的决策者们始料未及的。
但是,加入世贸组织前后,我国汽车市场强势启动,竞争对手急剧增加。面对全新的市场格局,一汽-大众并不看重一时一地的竞争,而且深谋远虑地规划未来。特别是在进入新世纪后,秦焕明和安铁成前后两届经管会班子,下大力气先后引进德国大众PQ34、PQ35和PQ46平台,以及奥迪全新的C级和B级车平台,使企业的新产品推出速度不断加快,每年推出一款甚至两款新车,为勇夺轿车产销量冠军、创造业内最好的盈利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从2001年底宝来轿车上市,到2003年中高尔夫轿车上市,一汽-大众成功引进德国大众最畅销的A级轿车PQ34平台;
从2005年春开迪多功能车上市,到2006年春速腾轿车上市,企业再次引进德国大众最先进的A级轿车PQ35平台;
从2007年7月迈腾轿车上市,到2009年初换装TSI+DSG动力总成,再到2011年7月全新迈腾上市,企业同样成功引进德国大众B级轿车的PQ46平台。
在奥迪方面,从1999年底奥迪A6(产品平台代号C5,下同)上市,到2005年春全新奥迪A6L(C6)上市,一汽-大众率先在国内引进高档中大型轿车(德国大众C级轿车)平台;此外,从2003年春奥迪A4(B6)上市,到2005年秋奥迪A4(B7)上市,再到2008年底的奥迪A4L(B8)上市,企业也率先拥有高档中高级轿车平台,并在中国市场推出长轴距版……
一汽-大众清晰的产品战略,得益于先人一步的长远规划。正是由于对PQ34平台的引进、消化和吸收,一汽-大众得以在2008年秋上市自主开发的新宝来,备受消费者追捧;基于PQ35平台,一汽-大众在2009年底成功推出全新一代高尔夫轿车,上市以来一车难求,之后又推出高性能版轿车——高尔夫GTI;而在PQ46平台上,一汽-大众不但推出高性能版轿车——CC,更是出色地完成长轴距版的新迈腾;奥迪A6L、奥迪A4L均长期领跑各自高档细分市场……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现在,一汽-大众旗下两大品牌的产品阵容齐整,并且在各自细分市场占据统治或领先地位。在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选择的同时,也赢得业内竞争对手的羡慕与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