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汽车业界,各式各样的“产品开发”成为一个时髦的词汇,甚至成为谋取名利的招牌。那么,真正的产品开发怎么做?在一汽-大众成立20年之际,记者有机会走进该企业的技术开发系统,走进其车身开发中心、整车试验中心,切身感受到严谨认真的产品开发工作。
全新迈腾(B7L)之“L”
7月底,一汽-大众新迈腾(内部代号B7L)上市。与德国大众在本土及欧洲的车型(代号B7)相比,轴距和车身均加长了约100毫米。尽管在产品代号上只有一字之差,即一个“L”的差别,但恰恰是这加长的100毫米,让一汽-大众的产品开发能力凸现出来。
那么,新迈腾的“L”,仅仅是轴距或车身加长这样简单么?一汽-大众技术开发部部长王东晨并不赞同,他说,与欧洲版迈腾相比,一汽-大众新迈腾的长轴距版包括适应中国用户喜好的前端设计,有从内饰到外饰各种装备的开发,有从方向盘到第二代空调系统的开发,特别是后座娱乐系统的开发,都是我们自己主导的。涉及到轴距和车身加长改动零部件的,除了发动机盖、后备箱盖,车身绝大部分都经历了全新的开发。
“此外,新迈腾在整车安全性方面,针对加长以后的整车从正碰、侧碰、45度角碰等都进行了详细的计算,通过大量的模拟计算和实验,确保达到五星级碰撞的要求”,王东晨继续说。
在一汽-大众这样在国内领先的合资企业,作为研发部门的技术开发部,其主要工作有哪些呢?不会是简简单单的产品本地化适应性开发吧!王东晨介绍说,一汽-大众的技术开发部,第一是要进行引进产品的国产化和修饰,以及局部开发和优化;第二是针对外观、外饰进行改型;第三是车身及整车开发匹配,我们的终极目标就是整车开发、模块开发。
一汽-大众技术开发部的前身是“产品工程部”,由最早的一汽汽研所轿车项目5人调研小组,至今已经成长为具有826名员工的大型研发团队。其中包括博士14名、硕士326名、本科生225名,仅管理人员就占65%。到2016年的计划是研发人员要比现在翻一番,超过1500人。
王东晨说,早在2005年,一汽-大众管理层给技术开发部设定的目标是在2012年达到车身自主设计开发。事实上,经过20年的合资合作,特别是在产品开发上的实验,一汽-大众的研发已经得到了德国大众的研发流程,技术开发部也实现了公司提出的目标和任务。我们现在的目标,也是作为开发最终的目标——参与大众的平台和模块开发。
8月12日,一汽-大众首次邀请核心媒体参观其产品研发的两大中心。记者既触摸到其强大的产品开发软硬件实力,也看到包括新奥迪A6L、新速腾、新捷达及宝来电动车、宝来中期改款车等等处于研发阶段的新车。可见,新迈腾的“L”,反映出来的是一汽-大众扎实稳健的产品研发体系建立,以及卓有成效的新产品开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