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资讯
模糊搜索  
三大石油巨头悉数进军新能源 国家战略?
2009-11-16 9:44:00     中国经营报    周树远
关键词:新能源,中石化,中石油

中国新能源车市场一片欣欣向荣,但却苦无头绪。三大石油巨头齐刷刷加盟,到底意味着什么?

“这或许是一个全新的信号。”有业内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说,除了表明新能源汽车及相关领域投资热度不减外,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中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开发的战略意图。

 

一条线报

日前,有线人“举报”中石化集团总经理苏树林及一行高管,出现在北汽控股的总部大楼里,他敏感地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有大事要发生。”

一位石油业内人士进一步向《中国经营报》记者透露,除苏树林外,中石化总部相关部门和燕山石化、润滑油分公司、北京石油分公司、化工销售分公司高层,以及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股份公司副总裁、发展计划部主任等,均一同前往北汽控股。

最终,在北汽控股董事长徐和谊那里记者得到了可靠消息。“北汽控股非常重视和珍惜与中国石化已建立的良好合作关系,愿意在车用油料、化工产品以及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不断加深合作。”徐和谊说。

而在此之前的9月2日,中石油已与华能国际在北京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积极开展天然气发电项目合作。紧随中石油之后,中海油最近则向电动汽车锂电池生产商——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投资了50亿元,这笔投资将被用于在天津的一个新厂,建设20条电池生产线。据中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战略研究室主任单联文日前向《中国经营报》记者透露:“中海油正考虑在全国建设电池更换站网络,电动车司机可以在电池站中用空电池换充满电的电池。”

国家意志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未来的主要趋势,几大公司谁先在新能源研发这块有所突破,便可能在将来的市场上占据先机。”中石油相关负责人如是向记者解释。而中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战略研究室主任单联文也认为,电动汽车未来前景广泛,“如果未来原油价格总是维持在80到100美元每桶,汽油车将得不到充足发展。也就是说,电动车发展将会如虎添翼,商机巨大。”

不过,在汽车界知名分析师贾新光看来,石油巨头集体进军新能源车领域并非只为商机吸引,在中国新能源车市场“雷声大,雨点小”的环境下,石油巨头们的发力更多还是来自于国家相关产业政策部门的授意,为中国新能源车产业化打开僵局。

据了解,中海油投资建设电池生产线并考虑在全国建设电池更换站网络的做法,与埃克森美孚等西方石油巨头的做法类似。而埃克森美孚作为美国最大的石油公司巨头,涉足电动车基础设施领域正是美国推动电动车产业化战略的一部分。

中石化发展战略研究所工程师曹晓曦对“石油巨头涉足新能源车领域是国家新能源车战略之一”的说法,表示了肯定。“中石化2008年的销售收入大约为1.5万亿元人民币,这种资金实力是一般企业所无法比拟的,因此石油企业对中国新能源车战略的拉动作用将十分巨大。”曹晓曦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除了在天然气汽车和混合动力车方面提供技术和油料支持之外,中石化在电动车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也将有所作为,“中石化目前在全国有3万多座加油站,依托这一庞大的网络建立电动车的基础设施,对中国的电动车产业化前景非常重要。”

责任编辑:xj
首页   1  2 后一页  尾页
复制本网址,发给POPO/QQ/MSN好友共享】【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发表评论
您认为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吗?请为这篇文章打分(5分为最好)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美图欣赏
12月轿车销量排行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