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巨资砸向新能源“试验田”
跨国汽车公司在新能源领域的启动速度要远远超过中国同行的预测。所以,中国想要抓住这一轮行情,必须付出更多。在官方层面,以科技部为代表的政府机构开始活跃起来。2009年9月,据悉,科技部将召集全国范围的专家学者为“十二五”制定新能源汽车发展策略进行调研。
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司长陈斌认为,纯电动汽车是国际上公认的新能源汽车的最佳解决方案,在技术水平成熟和充电基础设施完善之前,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是过渡期的产品。
但他认为,需要注意的是:其一,我们的专用发动机和动力模块、关键零部件以及基础工业的生产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其二,目前新能源汽车热已经出现,但不少企业根本就不具备研发能力、核心技术,而是外购关键零部件进行组装生产,目的是借汽车项目谋求汽车生产资质,这不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据记者了解,目前国内至少有30家客车企业已涉足新能源车研发,六大汽车集团以及奇瑞、吉利、比亚迪都争相研发新能源车,有汽车集团甚至投入巨资在这块“试验田”上。
类似的举动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寻求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明确方向。对跨国汽车制造商而言,这不会从根本上影响他们的尝试。丰田汽车的中国高管明确表示,他们的竞争对手并非合资公司,而是类似奇瑞、吉利等中国本土的汽车企业。
不过,国有大中型汽车制造商集团并非不清楚事实:中国在新能源汽车发展方面与跨国汽车制造商存在巨大而明显的差距。目前,国有大中型汽车制造商已开始通过交易的方式获取跨国汽车制造商的技术。
新能源汽车被看作是中国汽车未来的希望,但是它能摆脱过度依赖跨国汽车制造商的命运吗?
质疑新能源车何时普及?
华泰汽车总裁童志远认为,未来二三十年内,柴油车和汽油车还将在市场上占主导地位。世界汽车工业已经发展了100年,传统汽车基础设施已经很完善,但是新能源汽车却面临着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比如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要建很多充电的设备,这要花多长时间?从历史上看,每个动力总成的出现都需要大概20年,才可能真正走向成熟。“我认为新能源车也逃脱不了这样一个规律。”童志远说。
为应对这一转型期间的市场需求,以大众为代表的车企将“绿色动力”作为发展策略,通过推出排量更少但动力更强的动力系统来达到节能减排。而日本车企以丰田为代表的混合动力技术已十分成熟,并有多款产品投放市场,除了价格因素外,其省油性能获得普遍认可。
日前,东风日产乘用车副总经理任勇透露,将在2011年从日产导入电动车,这一决定比计划提前一年。引入后将按照量产车型的目标来推进,未来还将实现国产。比亚迪双模电动车也已上市。各自主品牌的新能源发展战略也相继出台。
这些车型的出现,不管只是噱头还是想立足先机,对于新能源车何时来到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