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危机面前,世界汽车市场一片萧条,唯有中国市场保持着增长。哪家企业要想快速脱困,哪家企业必须在中国市场获得强有力的支撑。纵观法国汽车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在这轮中国市场争夺战中,法国汽车企业在华的发展可能受到萨尔科齐的牵累。
就在法国汽车企业向其政府求救的时候,萨科奇放风要于十二月初在波兰会见达赖,中国政府在距法国里昂举行的第十一届中欧领导人会晤倒计时只有五天时决定,拒绝参加峰会。如此激烈的反应在中国外交史上实属罕见,从当前形势看,抵制峰会将对中欧协调抗拒金融风暴带来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也将引起欧盟各国对萨尔科齐轻率行为的不满。
法国汽车工业在中国的发展中,标致是最先进入中国市场的厂家,由于无视中国政府对国产化的要求,导致标致成为第一个退出中国市场的跨国公司。雪铁龙项目,当年是个本应走在捷达项目前面的项目,但因为法国政府在不恰当的时候发表了不恰当的声明,导致雪铁龙项目搁浅,合资企业成立的时间被大大拖后;雷诺的风景曾经准备落户北京,样车都已经到了北京。就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时机,法国政府对台出售可用于军事目的的卫星,导致雷诺项目彻底流产。否则,今天在北京的合资企业不是北京现代,而是雷诺日产,奔驰能否进入北京都未可知。
从刚刚结束的广州国际汽车展可以看出,各大公司除了纷纷加大对中国的产品投入,并将各自最强有力的营销人员派到中国,以其扩大在中国市场的利益。此时,萨尔科齐的行为未必不会影响到法国汽车工业在中国的发展。法国人一直想改变和东风的“一夫一妻”制关系,并不断向其他中国企业抛出“媚眼”,但法国人能否如愿以偿呢?首先,中国政府对成立新的合资企业已经不感兴趣;其次,法国人所接触的企业都是国有汽车企业,任何经济行为必须服从于国家利益,当一个国家要分裂中国,或者支持分裂中国的人,相信中国企业与法方合作的可能性会大幅降低;第三,历次法国汽车企业在华发展受累于法国政府的外交政策时,中国政府的愤怒表现从未超过今天。从这个意义上看,法国人想在中国建立新的合资企业恐怕难上加难。当然,也不排除新产品上市、进口车受到影响。
至于法国汽车企业在中国是否受到影响?受到多大的影响?与未来萨氏的行为,以及法国政府的公关能力有关,要从企业层面摆脱当前的困难局面,难度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