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资讯 > 行业
模糊搜索  
谁为错误买单? 比亚迪"裁员"调查
2011-9-14 10:04:00     网易汽车    
关键词:比亚迪,裁员

居于上述员工痛陈的“事实”,网易汽车曾多次通过各种途径,向未受裁员波及的比亚迪其他部门的多位员工求证,他们均认可上述的说法,“不同的是可能每个人的表述不太一样,所以说法上会有些许差别。”

期间,网易汽车也曾多次联系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高层或公关部相关负责人,或不回应,或是片言只语称,裁员属于正常的人事调动,属于优化。

截止到9月9日为止,比亚迪集团高管和比亚迪销售公司总经理侯雁对此事件均保持沉默,见诸报端和网络的,最多的仍是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助理李云飞,在微博上的一句回应,“只是销售公司正常的人事调动,营销部没有撤销,也没有解散。人员调动只是为了更好地提升销售服务水平,提高内外部工作效率。”

对于李云飞说的“营销部没有撤销,也没有解散”,一名比亚迪人士在接受网易汽车采访时反驳道:“之前的营销部实际上已经消亡,现在李说的营销部没有撤销,不过是把之前的六个战区的名字更名为六个营销部。”

在调查过程中,网易汽车发现,在比亚迪发布的“关于汽车销售职能和售后部门组织结构调整的通知”上,确有说明“撤销网络营销一部、网络营销二部”的内容。

据比亚迪最新的“联系表”显示,一至六战区确也“备注改名”,依次成为如今的营销一至六部。

比亚迪的裁员路径

事实上,比亚迪达到上千人的流血裁员,这并不是第一次。不同的是,“只有这一次源于一个微博,把比亚迪美丽的泡泡吹破了。”杨成(化名)告诉网易汽车。

“去年10-12月份期间,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就曾陆续裁员上千人,但那次裁员还算公平,优胜劣汰,没有过多引起员工的强烈反抗。”杨成说。

杨成是比亚迪销售公司的一名在职员工,他在比亚迪已经工作3-4年,大学本科毕业不久就进入比亚迪工作。

按杨成的说法,“我把最好的青春都献给了比亚迪,但这几年比亚迪用它独有的方式,逼走像我一样的大学生、同事、朋友,心里感到很痛苦”

到底比亚迪有怎样的,独特的裁员方式呢?杨成向网易汽车讲述了,比亚迪裁员的裁员路线图。

“当你很不幸进入了比亚迪裁员的名单,按照惯例,如果你不愿自动离职,将有三条路等着你。或者公司会安排你进入‘营销委员会’,委员会是去年11月成立的,最开始的工作职责是写一些活动方案,写一些公司的通知,相当于文职。”

犯下的错误由谁来买单?比亚迪
一被裁员工说:这是裁员后空荡荡的办公室(图片为手机拍摄)

“但后来,委员会变成了被裁员的员工,不愿自动离职的而刻意安排的一个‘过渡部门’。在这里,领导不安排你写方案,不安排你任何工作,实际上就是想逼你自动离职,事实证明一些同事正是因为忍受不了被长期‘闲置’,自动离职。”

杨成继续说,“C网也是很多同事‘优化’后,被领导游说去的一个部门。领导说,‘C网很好,是升迁、升职的一个好机会,大家会很有发展的。’”

“但去了哪里之后,大家才发现,实际那边一点儿工作没有,就是让你天天坐在那儿学习,很多人在这个过程中也慢慢离开了。”

“本来大家都是不愿意去的,最后去了,一是无奈的选择,二是相信了领导画的大饼。”

据了解,C网项目是比亚迪于2009年9月开始立项,并计划投资30亿元的比亚迪微型面包车项目。

但据最新消息透露,目前该项目已经被主动叫停,与此相应的是,比亚迪2011年初规划的C网销售网络也随即取消。

“事实上,我们还可能被领导赶去另外一个地方——电动大巴部门。如营销委员会、C网一样,这个部门也是一个没有实际工作的部门。”

“那,在这些部门工作,工资怎么算?”网易汽车向杨成问道。

“只有底薪,也就是你跟公司签的合同是多少就拿多少,奖金之类的就不会再有。”杨成这样回答,“但这点底薪只能够勉强过生活,而且我们就是这样,被公司领导整来整去,可能一会营销委员会,一会C网,一会又电动大巴。在这样的煎熬中,你说,还有心情留下来耗下去吗?”杨成反问道。

在最近举行的天津出席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比亚迪副总裁廉玉波表示,他所分管的比亚迪汽车工程研究院,接受了100多个分流的销售公司员工,让他们转行搞汽车精品设计和开发。

不过,有比亚迪内部人士向我们透露,“所谓调到汽车工程院的那些人就是汽车销售被砍掉的某一个部门——精品部,他们是在不完全知情的情况下被优化到汽车工程院的,并且很多人还没有办理入职手续签订协议。”

事实上,廉玉波的言论,也间接证明了比亚迪“裁员调岗”的事实。

另据网易汽车了解,本次比亚迪裁员近千人,除了上述三种调岗之外,其中部分人还被空降到生产车间。换言之,“之前你是一线营销人员,现在则要变成生产车间流水线的工人,这种失落感,只有经历了的人才会真切体会到。”杨成说,“反正到最后,员工自动离职了,公司不用给予任何的补偿赔付,公司就胜利了。”

按照杨成的说法,假设被裁员工的平均工资为3000元,1000人被裁,而参照现行公司“炒人”的补偿惯例:N+1,比亚迪至少为此要多掏出上千万的“真金白银”。

这对资金链极其紧绷的比亚迪来讲,无疑是不想面对的现实。

而更为可怕的是,自比亚迪集团成立以来,“公司的员工号曾排到120万名,到现在已减少到20万人,想想比亚迪的流失率多严重,这其中被刻意裁掉的,也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据,要是裁的每个人都要N+1,恐怕这个数会非常巨大。”一位曾在人事部门工作过的比亚迪员工坦陈。

经网易汽车调查发现,“没有补贴,没有裁员标准,事前没有任何通知”是比亚迪此次裁员最为“千夫所指”的诟病,也是众被裁员工最不能理解,最心寒的地方。

“可能也会存在一个标准,那就是“嫡系”关系户员工肯定不会被裁。”多位被裁比亚迪员工向网易汽车直言。

责任编辑:xj
首页  前一页   1  2  3  4  5 后一页  尾页
复制本网址,发给POPO/QQ/MSN好友共享】【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发表评论
您认为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吗?请为这篇文章打分(5分为最好)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美图欣赏
12月轿车销量排行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