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汽车行业“十二五”规划已经获批,除了那些每次都涉及到的老话题意外,电动汽车的节能减排目标、发展规模、零部件发展以及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等也被写入北京市汽车和交通设备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目标之中。
根据规划,纯电动车是北京发展新能源车的重点。据透露,消费者在购买纯电动车时,除了享受国家给予的优惠补贴外,还将享受“不摇号、不限行、不纳税(国家代付)”的特殊优惠。而这样的扶持力度,是否能给电动车一个绝好的发展机会呢?
在国内油价即将突破8元大关的今天,愿意勇当“小白鼠”的我也曾经幻想过购买电动车,而扑面而来的政府扶持消息也曾经一次又一次的点燃了消费者购买电动车的希望,但最终的结果也都只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其实早在2010年的北京车展上,那时亮相的数十辆新能源车大都为概念车。而实际情况是,目前在国内市场上尚没有一款成型的、接受过多方面检验的电动车。而厂家的想法也很简单,以利润为中心的汽车企业,绝对不会将大把大把的钞票扔向一个尚在“裸奔”电动车市场,而几乎所有的企业也仅仅是把电动车作为一个宣传的旗号罢了,宣传的作用大于实际意义。
阻碍电动车发展的几大屏障
1. 充电时间过长
充电时间过长是阻碍电动车大批量投入使用的重要因素之一。受到目前的电池技术限制,电动车的充电时间远远超出驾驶员的耐性。即使快速充电也要15分钟左右,比起加满燃油需时1分钟左右,连付费整个过程大约在3分钟之内,电动车充电时间显得相当长。驾驶者的等待时间更多花在排队支付和打印发票的过程上。相比之下,电动车的充电时间与燃油车辆加油相差最起码5倍,而这也仅仅是把电动充电站设备最优化后的结果而已。
2. 续航里程短
续航里程对于电动车来说是其致命软肋,尤其在缺少电动充电站的前提下,这样的电动车旅程绝对是不明智的。一般来说,目前电动车的最大续航里程在200公里以内,而面对北京这样庞大的城市,这显然是不够的,就更不用说开着电动车到郊区或周边城市旅游了。而电动车为什么续航里程短呢?其制约于两个因素,其一是电池容量有限,其二是车重,而电池容量与车重同步优化,似乎又是一个互相矛盾的问题。
3. 电能供应能否满足需求?
电动车一旦普及,城市用电量必然大增。比起日常家用电器,空调、微波炉等1kw至2kw的功率在动辄数十过百千瓦的电动车面前,显得微不足道。以目前电网负荷状况看,夏季日间用电紧张情况仍时有发生,加上电动车充电的需求,恐怕电网将无法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