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难题期待政策破局
尽管纯电动汽车被公认为“朝阳产业”,新近出台的一系列补贴新能源汽车的政策也使得纯电动汽车由于成本高难以市场化的“死结”有望打开。但是,即便如此,一些专家学者依然对其发展前景持谨慎乐观态度。他们指出,纯电动汽车还面临着管理体制落后、充电困难、造价过高等三大发展难题,尚须将纯电动汽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通过政策支持助力中国纯电动汽车产业化。
首先,改革汽车生产企业管理体制,创造有利于新企业进入的管理环境。专家们认为,事实上,纯电动汽车产业与传统汽车产业相比,在技术标准、生产流程等多方面都有不同,因此,二者可以说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产业。但是目前,国家还是以汽车生产企业的资质来要求纯电动生产企业,无形中提高了准入门槛,使得许多原本有心进入这一产业的有创造力的企业望而却步。专家们建议,国家应对纯电动汽车与传统汽车发放不同的牌照,放松纯电动汽车生产的行业准入限制,允许更多企业参与纯电动汽车企业的生产,以竞争实现创新发展。
其次,将发展纯电动汽车上升为国家战略,从而推动充电站等配套设施建设。电是推行纯电动车的先决条件之一,可以由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电池厂、电力部门等利益攸关方联合组成几个电动汽车运营公司,车主买车不买电池,而向公司租赁或者换用电池,用户只需支付电费和适当的服务费,消除电动汽车用户初期投资带来的负担。目前,国家电网等企业已开始试水充电站的建设,一旦纯电动汽车上升为国家战略,将极大地调动相关企业建设充电站的积极性,从而以配套设施的建设拉动纯电动汽车的发展。
在具体措施上,专家建议,实施对纯电动汽车生产、动力电池生产、租换电池服务等企业的配套优惠政策,普及电费的分时计价,拉开峰—谷电价的差距,按照节油水平发放补贴,直接鼓励购用纯电动汽车。
面对电池成本难题,专家建议,破解电池成本难题的现实选择是优先发展微型、小型纯电动汽车。比如,山东、江苏研发的三座和四座微型车,用铅酸电池的售价约为三万元,配用锂离子电池的售价估计为五到六万元,容易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