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据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汽车召回管理部披露,除长丰、东南汽车、一汽轿车、奇瑞、长城、华晨金杯和吉利汽车外,诸如比亚迪、一汽夏利、一汽海马、上汽乘用车、江淮等其他自主品牌制造商,几年来尚未实施过召回行动。
汽车投诉网专家大陈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自主品牌在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质量相比以前确实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在汽车投诉网2009年度公布的投诉统计中,合资品牌的投诉量已经是三倍于自主品牌,但这并不能说明自主品牌的质量要比合资品牌好,这里面还涉及市场占有量的问题,更重要的还有心理预期,购买自主品牌的车主心理预期明显要低于合资品牌,所以出现质量问题时并不愿意过多深究,这才是导致投诉量降低的主要原因。
此外,媒体一向对自主品牌“宽容”,从而造就了现在很多自主品牌窃以为自己的产品质量真的达到合资品牌的境界。大陈表示,自主品牌一直笼罩着低价低质的光环,如果再给套上召回这个标签,很多自主品牌是难以接受的。再加上目前对于召回也并没有什么强制性的手段,所以当自主品牌出现需要召回的情况,更多是通过市场活动等手段进行解决。
从“羞答答”到“赤裸裸”的成熟转变
业内人士分析,自2004年10月1日开始我国实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制度起,既有2004年6月18日一汽马自达勇做第一个吃螃蟹的召回,也有前不久长安福特马自达23.6万辆“大手笔”召回,无不说明汽车生产商在心态上从“羞答答”到“赤裸裸”的成熟转变。
中欧经济技术合作协会汽车事业部且小刚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从我国国产车召回的历程来看,召回的比重将越来越重,这应该是一个进步,是企业承担责任的表现。这可能是受整个国际化召回大环境的影响,也可能是因为全球汽车供大于求情况下厂商取悦消费者的表现。
东风日产执行副总经理任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汽车召回是企业对用户负责任的表现,不是洪水猛兽,不能把汽车召回妖魔化。对主动实施召回的汽车企业,要给它鼓掌。如果消费者不理解召回是在保护他们的利益,反而认为是件坏事,那么汽车厂家发现问题不敢召回,最终损害的还是消费者的利益。
不过,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主动召回是汽车企业自身对安全隐患甚至有缺陷的产品进行及时整改的负责任的行为。作为制造商,决不能把现在的汽车越来越复杂作为自己出问题的理由,当前汽车企业最重要的是完善自己的技术,使自己出厂的车万无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