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飞速发展的年代里,我们几乎每天都会迎来新产物而送走淘汰品,汽车当然也不例外。无论是买车的还是爱车的,亦或汽车媒体人,都在关注各大汽车厂商以近乎“疯狂”的速度推出着新产品,令人目不暇接的新车发布占据着我们大部分人的注意力。在竞争激烈的中国车市,高举民族旗帜的自主品牌也在全力发展,以求在本土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回顾一年来自主品牌推出的新车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自主汽车的进步之处。相比新车型的亮点,我更愿意关注的就是这个“新”字的含金量究竟如何?
原创设计日渐成熟 自主品牌车型逐渐走出“抄袭”套路
诚然,面对动辄十数年,甚至上百年造车历史国外汽车品牌,自主汽车在发展初期或多或少会采取模仿方式打造自己的产品,通过借鉴成熟的设计来打开市场,这样的做法在品牌发展初期无可厚非,同时也为今后原创设计奠定了实践基础。
时光荏苒,在自主品牌不断发展壮大的道路上,对于汽车的设计与制造工艺也在进步。随着合资车型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消费者的选择也愈发丰富。而面对越来越强大的竞品和日渐成熟的市场,自主品牌仅凭低廉的价格已经很难打动国人的购买欲望。当那些模仿痕迹浓重的自主车型被冠以“山寨”之名,被媒体争先盘点爆料后,确实让人砰然一笑。可是笑过之后,带给我们更多的是无奈与反思。
“模仿”犹如一枚兴奋剂,在使用初期会带来良好的感受,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便会让人愈加依赖,同时也带来了越来越沉重的副作用。正如我之前所说,自主品牌在发展初期走模仿路线是比较理智可行的方法,借鉴成熟设计可以以最短的时间、最少的成本和最小的风险换取市场认可,当然也能带来丰厚的利润,在激烈的竞争中尽快立足市场寻求发展。然而一味的执着于模仿,便容易在这条临时道路中迷失自己的方向,最终将自己沉沦。毕竟,模仿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发展的道路需要的是拥有高度自主的原创设计与技术。通过模仿所带来的效益是发展自己的本金,而不是盈利。
回顾今年自主品牌推出的新车型,我们可以清晰的发现这些新车型设计方面的进步。大多数新车在设计上都拥有不错的原创度,并且依旧保持着整车的协调优美。除了外观设计的原创度,车身细节的装配工艺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艺的进步是保证原创设计得以实现的基础,也是提高品牌口碑的重要途径。
通过观察今年上市的自主新车,我们不难发现如今大多数自主品牌已经走出了先前的“抄袭”路线,更多的原创设计和日渐成熟的工艺标志着自主品牌的进步脚步,确实值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