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张的资金链
2011年上半年,比亚迪营业收入225.45亿元人民币,仅次于上汽,但是净利润却仅2.75亿元,排名第九,远低于同为自主品牌的长城、吉利、江淮等企业;同时,净利润同比下降88.63%。
成本增长造成比亚迪资金链紧张。据悉,比亚迪战略车型S6北京上市活动因资金问题而取消。在其他区域上市中投放的广告等相关费用由经销商垫付,比亚迪再以新车抵账。
按照比亚迪内部员工的说法,在企业内部,正常开销大幅压缩,相关费用来源多为银行抵押承兑汇票。最终比亚迪2010年销售不足60万辆。这种情况下,相应成本投放无法回收。从那时起,比亚迪资金链开始紧张。
时至今日,作为比亚迪利润最主要来源的整车销售大幅下滑,新能源等项目仍需要大笔资金持续投入。
行业分析师则认为,在产品研发上的错误判断才是导致比亚迪销量下滑的直接原因。
“从3系列来看,L3与G3难以承担F3的销售任务,同时F3这款车型又没有实质性的提升。F6销量一直一般,G6的双离合与涡轮增压技术是否成熟,这在合资企业中尚未得到完全检验,比亚迪的技术储备也令人担忧;F0处于产品末期,销售势头是在倒退。”陈欢瑜认为比亚迪的产品策略出现了明显的失误。
“垂直整合的模式曾经给比亚迪带来了低成本,但是对于诸如空调压缩机的研发投入成本过高,远不如采购市场上成熟的产品更能降低成本,在微车上的研发也同样出于对市场的错误判断,这说明比亚迪在产品研发方向上出现了判断性错误。”陈欢瑜直言。
电动化拯救比亚迪?
阵痛之后的比亚迪会发生什么,这是业界关注的问题。比亚迪相关高层强调了比亚迪汽车未来的出路,电动化与电气化。
“就是要两条腿走路,电动化是指新能源汽车,电气化是指在传统车型上实现电子配件的高端化。”比亚迪汽车内部人员向记者这样解释新领导带来的新定位。
显然,相比之前的专注新能源汽车,这个定位颇有纠偏之意。汽车行业分析师贾新光告诉记者,比亚迪确实已经增强了在传统车型方面的投入。比如,即将上市的新车型G6将首次搭载涡轮增压直喷发动机和DCT双离合变速器。
但是,正如长江证券分析师张乐所述,“依旧较难改变其今年汽车业务大幅下滑的情况”。
在传统汽车领域,比亚迪F3\F0创造了市场神话。“F3的成功是由于市场卡位精准,随着各细分市场车型的完善,比亚迪之后的每一款车型都不具备那样的市场空间。”贾新光说。
此外,比亚迪在传统车型的核心技术上始终难有突破。新提出的“电气化”道路,依旧延续日系车风格,强调车载配件的高端化,依旧难见自主研发核心零部件的端倪。而在新能源车型上,“被寄予厚望的比亚迪三款新能源汽车产品目前也离预期有一定距离”,张乐如此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