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我能知道问题出在哪台设备上”
“生产线上一反映出问题,我能知道问题出在哪家配套商的哪台设备上。”这是一汽大众评审主管韩铭钢夸下的海口吗?深圳航盛电子的杨洪总经理说:“他说的应该不会错。”
在生产线旁,杨洪指着一个透明所料制成的卡具说:“这就是韩工(韩铭钢)发明的,以前拧螺丝的时候很容易掉,(直径不足一毫米的)小螺丝掉到生产线上很难找,更不能掉在零件的壳里,这个小问题一直影响我们的进度,我们一直解决不了这个问题。韩工做了这个小卡具,问题就解决了。他太熟悉我们的生产线了,我们的工程师都是他的学生,我们验收的时候,每个环节他都要看过。”
大众公开了FORMEL Q这个大众集团内部的采购质量标准,任何企业只要能够达到这个标准的要求,都有机会成为大众的供应商。这个标准对制造设备、检测方法、检测标准都有明文规定;对于进入一汽大众供应商体系的企业,都要经过一汽大众的培训和辅导,严格贯彻FORMEL Q的所有标准。由于这个标准对于流程的各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要求,因此,只要消费者反映出质量问题,一汽大众的评审主管都能立刻查处哪家企业生产的,并能够按照流程找出出现问题的环节,乃至生产设备、加工人、制造环境等。
如今,航盛电子这家私营企业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研发、制造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标准体系,并参与了相关领域国标的制定,成了中国汽车电子领域的领军型企业。
我问韩铭钢:“FORMEL Q这个系统很严谨,如果某个领导非要让一个企业当配套企业怎么办?”
韩铭钢:“那也得达标、通过验收。”
“如果企业素质比较低怎么办?”我问。
韩铭钢说:“那我们就得多跑几趟,多培训,反复培训,甚至手把手地教,直到达标了,质量能够稳定住了为止。所谓照顾,就是我们多花点精力,但标准一点不能降低。”
值得注意的是,江森、福耀玻璃、戴卡轮毂、航盛电子等一批具有参与跨国公司整车研发的零部件企业,他们都是从流程再造开始起步,由于流程控制水平达到了国际标准,产品质量、成本控制能力都达到和超过了国外企业,在这其中形成一些自主的技术优势,然后才拥有参与整车研发的投标资格,最终通过参与整车的研发获得了自主的、领先的核心技术,从而获得了真正的自主研发能力。没有清晰的流程,没有良好的流程控制能力,再好的技术也无法实现,所有零部件企业所要分头保证的技术标准、质量标准,均来源于设计之初,都在满足着用户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