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资讯 > 行业
模糊搜索  
标准与尊严
2011-8-10 9:23:00     选车网    管学军
关键词:一汽大众,自主研发,汽车质量

谈起一汽大众,业界公认这是个一流的企业,但当你走进工厂又感觉到,这与其他企业没有多大的不同。差在哪了?差在了人们看不见的体系上。

今年,一汽大众成立整整20周年,很多人经常在问一个问题:合资,我们学到了什么?有人以能否独立开发一款车作为衡量合资成功与否的标准。表面看,这个评价是对的,但为什么在同样的零部件基础之上,很多企业生产不出同样的好车来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体系的差异。或者说,你有再好的产品技术、再好的零部件、再好的制造设施,甚至再多的高级工程师、技师,但如果没有体系的保障,一切都是空谈。因此,构建了一个什么水平的体系,或许应当成为衡量一家合资企业成功与否的标准。

什么是体系?体系是企业按照一个统一标准运行的保障系统。


一、把用户的感知变成标准

捷达改脸是一汽大众第一次尝试自主研发,当一汽大众的工程师拿着资料找到德方工程师时,对方不客气地说,你的资料不够。中方工程师问,要多少资料?德国人用手一比划,中方工程师明白了,资料要多到堆起1米多高。当捷达改脸成功后,中国工程师自豪地说:“我也有了这么高一堆的资料。”

那时候,一汽、一汽大众以设计能够达到德国大众的标准而欢欣鼓舞。而新宝来的研发则几乎是从零开始,是基于上一代宝来的技术平台开发一款全新的产品。一汽大众PQ32/PQ34平台经理张文杰介绍说:“首先选定目标客户,对于他们认为什么是他们满意的产品进行调查,通过调研确定了哪些功能、配置是消费者需要的,哪些是他们需要但不愿付钱的,哪些是不需要的;然后,再与竞争对手的产品进行对比,寻找差距和不同点。据此,形成了一整套消费者对车的标准——中国消费者需要的产品的定义。在此基础上,一汽大众设计团队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定义各个总成的功能,把经销商、供应商、总成的供应商召集到一起讨论设计和制造方案。把用户感性的描述进行分类,然后一一转换为配置和技术要求,再将这些技术要求转换为指标,经过可行性研究后转变为标准;在技术标准的设定中,工程师还要考虑消费者用车的全寿命成本;所有的指标决定了新宝来的技术要求、质量要求、成本要求,由此形成了一款车完整的标准体系,而所有的标准都必须达到德国大众全球统一的质量标准。”

在整个标准中,有很多标准来自大众集团几十年造车积累的经验。在长春住电线束有限公司的生产线旁,一汽大众对电线外螺线管的切口有着特殊的要求,为了防止通过螺线管的线被切口压破线皮,螺线管的切口必须切在螺线管突出的螺纹上。该公司总经理丁强说,这个要求只有大众有,其他品牌的配套厂没有这种要求。再比如,福耀玻璃同时是大众及多家品牌的供应商,但根据大众品牌的要求,其检测点要多于竞品,有的多出50%,甚至更多。即将中国用户的需求和大众刚性的标准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标准体系,没有标准体系就无法开发出合格的整车。如果强行开发,造出的整车是没有质量保证的产品,或者是隐患丛生的产品。

通过新宝来的研发,一汽大众掌握了自主研发的原理和实现方式,并获得了将中国消费者的需求转换成标准的流程和方式,而且这个标准的水平完全达符合德国大众集团全球统一的水准。正是在不断地参与产品的改进中,一汽大众获得了自主研发的能力,而且能够根据未来的产品需要设计全数字化工厂,一汽大众奥迪的全数字化工厂就是一汽大众将研发能力与工厂设计能力相协调统一的一个良好佐证。

责任编辑:xj
首页   1  2  3  4  5  6 后一页  尾页
复制本网址,发给POPO/QQ/MSN好友共享】【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发表评论
您认为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吗?请为这篇文章打分(5分为最好)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美图欣赏
12月轿车销量排行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