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会在已经引进车型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产品线,将没有国产化的车型考虑国产化,满足中国市场的产品需求,以达到40万辆的战略目标。”山田宪昭的表态暗示着,今后几年,马自达对中国市场的产品引进速度、力度都将加强,这将是一汽与长安进一步丰富各自产品线的机会。
在机会面前,对产品资源的争夺将变得更为激烈,于是长安、一汽与马自达之间的合资关系调整也在争分夺秒。
据了解,目前,马自达与长安汽车的新合资公司正在按照发改委、商务部、工商总局的规定程序报批。而根据之前的传闻,一汽与马自达之间也在酝酿成立合资公司。对此,张丕杰仍就与媒体打起了“太极”。
“只要商务模型合理,能互相尊重,能在利益分配上形成共赢,我觉得合作的模式不是唯一的。”在张丕杰眼中,在完成生产、许可转让、技术引进后建立的一汽马自达销售公司“商务模型”,或许还能胜任一汽与马自达进一步开展产品合作的使命。
不过,在业内人士眼中,如果长安马自达新合资公司率先成立,那么对销售合资、生产未合资的一汽马自达而言,将是一个不利消息。益普索汽车研究副总监叶盛认为,技术合作与成立合资公司运作的意义完全不同。技术合作投资中,双方的合作领域十分有限,彼此依赖性不强;而合资公司在零部件、采购、物流、生产和销售等环节采取全方位合作,外资可充分享受汽车利益链条上的利润。所以一旦长安马自达新合资公司成立,长安在车型引进上必然会更加顺畅。
据消息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由于一汽集团为筹备整体上市正在梳理复杂的产权关系,从而使一汽与马自达之间成立合资公司之事一直受拖延。此外,一汽轿车、马自达和一汽集团目前分别占现有公司注册资本的56%、40%和4%,如果按照50对50的持股比例成立合资公司,一汽方面的利润和控制权必将相应减弱,这也是一汽与马自达之间博弈的关键点。
不过,随着一汽轿车二工厂在今年第四季度正式投产,奔腾系列车型移至二工厂生产,一工厂产能让位于一汽马自达,困扰一汽与马自达之间的产品生产问题得以缓解,这或许将推动一汽与马自达合资公司成立之事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