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化博弈
奥迪的官车形象帮助其在中国豪华车市场一骑绝尘。而华晨宝马同样放低身段谋求市场,陆续推出宝马318i和宝马520Li来抢占豪华车市场空间。
与之相比,奔驰的本土化进程一直稍显滞后。北京奔驰的产能去年甚至一度触及了天花板,彼时北京奔驰旗下唯一车型奔驰C级的热销让北京奔驰设计产能仅2万左右的MCG生产线根本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据北京奔驰内部人士介绍说,尽管北京奔驰将克莱斯勒留下的设备和厂房进一步整合改造用于奔驰乘用车市场,进一步提高产能,预计在2012~2013年可以调整至10万辆左右,以满足奔驰C级和新E级的销售需求,但国产化率过低依然成为了北京奔驰发展的阻碍,因为德国零部件供应商一旦调整势必会影响到北京奔驰的生产计划。
尽管北京奔驰宣称其国产化率已经超过40%,但与华晨宝马建立的200家配套供应商体系,以及已经实现发动机国产化的奥迪相比,北京奔驰仍落在竞争对手后面。
痛定思痛的北京奔驰已意识到提高国产化率的重要性,戴姆勒东北亚有限公司董事长华立新表示,北京奔驰已新增了近百家供应商,以支持奔驰C级和新E级的国产化生产。
此外,北京奔驰在加强目前的国产化配套体系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人力资源本土化,各级领导和员工都经过了严格的培训。
“激进”的销量目标
尽管市场前景未明,但急欲追赶竞争对手奥迪和宝马的奔驰在中国战略终于走向正轨之后也制定了颇为“激进”的销量目标。蔡澈日前对媒体高调宣称,奔驰2015年在华销量要达到30万辆。蔡澈还自信地表示,2015年30万辆的目标并不激进,而是一个充分考虑市场之后制定的一个合理目标。
为了保证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戴姆勒还将投资2亿元在华投建产能为10万辆的发动机工厂为北京奔驰配套。
事实上,北京奔驰的产能仍不足以满足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北京奔驰预计2013年左右实现10万辆的产能,按照目前奔驰品牌国产车低于进口车销量的现状,北京奔驰能为奔驰品牌在华销量目标的实现贡献多大的力量仍是未知数。
深耕中国市场宝马抛出60%国产化率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