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初开始,国家对于汽车行业的支持政策极大地提振了国内汽车消费市场,尤其是1.6排量以下的小型车市场,情况更是火爆,销售数据连创新高,尤其在入秋以来,更是成为了国内汽车市场高增长的“主力”之一。
在国内汽车销售市场处于“举足轻重”地位的北京市场,这个特点就更加明显,购买小排量轿车的用户众多,且购买动机相比国内其它城市来说,显得更加多样。但总的来说可归结为两个大类,一是首次购车,希望购买一辆小排量轿车满足个人或家庭基本的出行需要,二是改善型购车,这样的购买者大多属于二次购车,希望购买一辆小排量轿车,应对出行需求的变化。在这些购车者里,第二类购车者是最成熟的汽车商品消费群体,由于使用实践较为充分的缘故,这部分消费者对汽车的品牌、服务、产品品质等方面有更清楚地认识,也就是说:不同于大部分初次买车的用户,他们更懂车。所以,面对“众说纷纭”的国内小排量车市场,他们更冷静,他们的选择对于厂家则更具有特殊的“含金量”,对于初次购车的用户,则更富于“借鉴意义”。
下面,我们就以一位近期购买了小排量汽车,标准“二次购车”用户刘先生的选购经历作为典型代表,力图清晰地展现目前国内小排量轿车“云雾”背后的“真章”
选择条件更趋全面,安全、舒适、外观、空间实用性更受重视
刘先生:北京的出行越来越难。我和妻子有了再买一辆车的想法。因为每天铁打不动需要按时接送孩子上学,限行的那一天尤其感到不方便, 我们家购买第一辆车时,主要是为了平时上下班兼商务使用,当然也要抽空去接送孩子。购车时基本上是我一个人做出决定。第一辆车到现在已经用了近4年,我也从对车的“半个门外汉”变成了“半个专家”,平时也给选车犹豫的同事出个主意什么的,这次自己再买车,首先照顾妻子和孩子的愿望,毕竟车子是给他们用的。孩子说要外观漂亮的,妻子说要安全舒适的。经过讨论之后,决定了这次购车的大方向:小排量紧凑型轿车。就满足接送孩子和限行以及日常用途,投入不大,还省购置税,选购面是窄了一些,但品牌还是很多,所以,选购的难度还是有一些的。
点评:小排量车型品牌众多,早已脱离了明显的卖方市场特征,选择面的拓宽和购买人群的逐步成熟,使得选购的决定因素更趋向于最终使用的安全、便利、产品品质和产品外观。这也是绝大多数购买小排量轿车的用户考虑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