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资讯
模糊搜索  
小排量车下滑是正常的市场反应
2008-2-19 16:16:00         
关键词:小排量

    2007年小排量车出现了销售下滑的局面,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呢?我们认为小排量车的下滑是市场的选择,但未来小排量车不会从中国市场上消亡。
    从我国轿车的平均排量变化看,目前我国轿车的平均年排量基本维持在1.6L水平,但是是向上发展的。这反应出两个问题,第一,我国家庭用车的消费在向大排量方向发展,但发展并不很快;第二,表明1.6升是最适合我国市场的产品。
    很多专家喜欢用国外的情况来衡量中国的情况,有的用日本小型车销量的比例来看中国,有的认为发达国家都在推小型车,因此中国也应发展小型车。这种观点看似有理,但当你走进意大利,你会发现,意大利古老而狭小的街道非常适合小型车形式,而不适合大型轿车,或者是大排量轿车的行驶;日本街道狭小,人口密度大,因此也适合小型车的发展,当然日本要出台《轻四轮法》促进小型车的发展。就民族性格而言,日本人非常节约,使用小型车符合日本的性格特征。同时,对《轻四轮法》的认识不应简单地停留在对小型车发展的促进作用上,还应当看到这个法规对下层人民的扶助作用,具有某种均贫富的作用。另外,一些日本公司现在在争论《轻四轮法》中规定的车辆尺寸、排量是不是应该放大一些的问题。
    相反,美国就喜欢排量、外观尺寸相对比较大的车,原因是美国道路宽阔,行驶距离长,而且美国人性格豪爽;再比如德国,德国的道路水平也大大好于日本和意大利,因此德国车的平均排量要大于日本和意大利,同时由于德国山路、崎岖和高速公路道路比较多,因此德国人特别重视车辆在弯道的行驶表现和车辆的高速性能。加上德国人天性严谨,德国具有生产高质量车的土壤,因此奔驰、宝马、奥迪等诸多高档、高性能车出产于德国。
    回到中国,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是正在进入汽车社会的国家。翻开百年汽车发展史可以看到,每个国家汽车社会发展都一样,即起初排量向大的方向发展,然后逐渐向小的方向发展,继而稳定在一个平均水平上,而中国的情况又比任何国家都来得复杂。中国的复杂情况表现在一下几方面:第一,这种复杂主要表现在中国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上,京沪穗已经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而一些省、自治区还处于农业社会,人均GDP还停留在相当低的水平,消费不平衡带来了市场发展的不平衡,消费需求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导致需求波动的不不易掌握,或者说历史上没有相同的规律性。第二,中国正处于进入汽车社会的进程中,向大排量方向发展是暂时的,也是正常的。第三,中国的道路情况,城市街道的情况远远好于日本和意大利,中国适合比日本、意大利更大一些的车生存。第四,从民族情感来看,中国200年来的历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一部苦难的历史,今天中国人终于开始走上富于道路了,汽车是人们生活水平的一种标志性产品。因此,在购买的时候,人们愿意购买相对大一点的车。第五,中国人有攀比的习惯,邻居买了什么车,如果有能力,我一定能够比他买得更好,这也推进了相对大排量车的销售。第六,小排量车销量的下降与政策无关,以前北京等城市“禁小”,后来在业界和媒体的呼吁下解禁了,小排量车在行驶上与大排量车一样,购买小排量车比大排量车在税收上有优惠。在这种政策优势面前小排量车依然下滑,能说明与政策具有相关性吗?再比如,在没有这些优惠政策之前,甚至还有很多限制小排量车的政策,小排量车的增长是否停顿了?是否倒退了?没有。
    现在,有人抨击上海出现的“限制小排量”的新政策。我们认为上海出台新政策非常正常的,因为政策的核心不是限小,而是对节能、环保和安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达不到要求的小排量车自然应当推出市场。再从公路利用率角度讲,在北京的道路上,影响车流流速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公安部门的限速要求,另一个就是小排量车的低速行驶,往往堵车不是因为有故障车堵在了道路,而是小排量车低速行驶造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低档小排量车退出市场非常正常,也非常必要。从安全角度讲,小排量车本身的安全性就低于相对大排量的车,这是物理的基本原理,再加上我们的小型车多从老的日系车过渡而来,原来的设计就达不到现在的法规要求,现在勉强通过了碰撞法规只能说比以前有了进步,但是不是达到了消费者心中的需求呢?消费者最有分量的发言权就是钞票的投票。
    因此,今天小排量车销量的下滑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是市场的选择,是市场这只无形的手调配资源的反映。同理,我们认为小排量车不会在中国市场上消亡,因为中国的消费需求具有多样性,只是厂家如何适应消费需求而已。

责任编辑:admin
首页   1 尾页
复制本网址,发给POPO/QQ/MSN好友共享】【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发表评论
您认为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吗?请为这篇文章打分(5分为最好)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美图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