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的务实与长城的“固执”
在获准进入轿车市场一年零六个月以后,民营车企长城终于拿出了第一款三厢轿车。
一款内部编号为CHC011的C级车,将在上海车展上首次亮相。在此之前,这家以经营稳健风格著称的香港上市公司,已经连续向市场推出了三款两厢轿车——精灵、炫丽和酷熊,但是市场反应却远不及预期。如果加上嘉誉这样的MPV的话,长城自从进入轿车市场后,共计投放了4款全新产品,惟独没有选择切入主流的三厢轿车。
对比之下,比长城早8个月拿到轿车“准生证”的江淮汽车,在产品规划上就要务实许多。长城是2007年10月底获准进入轿车市场的,而江淮则是在当年2月份从国家发改委手中拿到了轿车“准生证”,前后相差了8个月的时间。不过从目前江淮和长城在轿车领域的表现来看,江淮基本上已经实现了从商用车到轿车的转型,而长城可能还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长城还没有哪一款轿车产品,在市场销量上足以对企业提供稳定的利润贡献,表现最好的是去年11月推出的长城炫丽,今年3月份的最高销量3864辆,不过这对于一款定位经济型轿车的本土品牌而言,也只能说是“差强人意”。而市场定位与炫丽比较接近的江淮同悦,虽然比炫丽晚上市一个月,但是凭借三厢+两厢的组合,到今年3月份单月销量已经逼近5000辆。
笔者需要在这里澄清一点的是,长城轿车销量之所以不如预期,并不是产品本身的问题,而是厂家未能将市场需求研究透,导致产品推向市场后并未适销对路。长城立志做精品小排量车,这样的市场定位并没有错,但是一概主推两厢小排量车的产品策略,与国内对经济型轿车的主流需求为三厢造型的现实背道而驰。江淮三厢轿车同悦的成功,就是最好的例证。
就如同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称,长城轿车销量不佳主要是由于“产品质量过剩”的道理一样,有些市场方面固有的阻碍性因素,是企业层面可能始料未及的。比如说中国消费者对两厢车的偏好问题,在此之前福特福克斯和日产骐达的持续热销,已经让不少企业认为中国的两厢车时代已经到来。但是具体到每个细分市场,其实情况又有很大的差别。尤其是大两厢和小两厢车市场,更是如此。
比如说,同样定位精品两厢小排量车的长城精灵,虽然产品性能和外观设计都堪称自主品牌中的“精品”之作,但是在中国市场愿意主动掏腰包购买它的并不多。笔者分析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长城的轿车品牌还没有打响,而追求时尚、新潮的年轻人大多爱面子,他们宁愿咬牙贷款购买广本飞度和大众POLO,也不会花一半的价钱去买一款自主品牌两厢车。
另一方面,那些愿意牺牲“面子”来为自主品牌“买单”的消费人群,他们大多数是彻头彻尾的实用主义者,相对于时尚新潮的两厢“玩意儿”,他们更愿意购买一辆带“屁股”的三厢轿车。这就是中国汽车市场的现实。说白了,长城的造车理念过于超前,而实际上国内消费者的汽车消费观念,还不足以支撑长城这样以“打造精品两厢车”为己任的车企的初期成长。
既便如此,笔者对长城造车的认真态度和这个企业低调踏实行事作风,还是非常钦佩的。纵观国内造车的民营企业,可能没有哪一家像长城那样舍得大手笔投资:长城不仅建成了自己的汽车研究院和实验室,而且还投入巨资建立了模拟各种复杂路况的新车道路实验场。不仅如此,长城还是国内第一个计划为测试新车风阻系数而建风洞实验室的车企。
在2008年11月长城第二款轿车炫丽的上市仪式上,笔者有幸在长城汽车专业试车人员的带领下,亲自体验了一番道路试车场的新车操控性能表演。在与地面成一定倾斜角度的环形汽车跑道上,长城炫丽起步、急加速、高速绕圈以及大角度坡上起步和急速过弯等一系列惊险动作,让包括笔者在内的试车体验者大呼过瘾。虽然这是一个小小的活动细节,但是却足以让媒体感受到长城这个企业对产品质量的自信。
对于长城而言,未能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产品规划,不能不说是企业战略上的一个小小的失误。长城在进军A级轿车这个细分市场所作的充分准备,作为媒体都是有目共睹的,大家对于长城的踏实做事、认真造车的精神也非常认可。而江淮率先向轿车领域的成功转型,可能会给这个仍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民营车企提供一些启示:只有推出适合本土市场需要的车型,才算是真正成功的。
虽然在第一款定位于C级轿车的“宾悦”上,江淮遭遇了小小的挫折,但是后续车型同悦尚佳的市场表现,还是足以让江淮人扬眉吐气的。当然,这可能还并不是他们预期的最好成绩。长城需要的,就是这样一点相对“务实”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