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资讯
模糊搜索  
"拿来主义"能走多远?--评上汽荣威·MG模式
2009-4-14 8:55:00     卓众汽车网    
关键词:上汽,荣威,名爵,MG

 

缺乏技术实力直接制约了产品竞争力

核心问题在哪?技术!通过这种速效药模式建立起来的品牌,对于技术的理解和融合是存在障碍的。虽然从自主品牌的角度看荣威和MG各款车型都算不错,但核心技术并未被上汽真正掌握。这直接影响到了整个上汽自主品牌的延续和后劲。由于缺乏起码的技术基础,这些在国外已被淘汰的车型技术对于上汽来说已经很高深了,要进一步改进上汽根本没有足够的技术实力。而这些却无法通过收购来解决,因为被收购的英国罗孚就是因为这个问题而倒闭的。

荣威R95谍照

双龙主席

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与此次上海车展上可能亮相的另外两款荣威新车。如果说荣威750和550还算是经过二次开发,显现出上汽对车型理解和对市场把握的话,荣威R95甚至连这项工作都懒得做。虽然这款车尚未发布,但通过很清晰的谍照我们不难看出,荣威R95基本上是照搬双龙新主席的,前脸的改变几乎只涉及到最简单的中网。当然还有仍出在神秘状态的SUV,但它的车型基本上与双龙享御一致,已不算是什么秘密了。然而当我们在上汽荣威的展台上看到虽然挂着荣威车标,但实际上是罗孚、MG和双龙车型同台展出,而与此同时,在奇瑞和吉利的展台上,完全自主设计的全新车型开始以一种统一风格亮相时,我不知道大家会作何感想。

荣威SUV谍照

这两款“双龙荣威”的情况与“罗孚荣威”并没有本质区别,因为它们的产品自身同样缺乏竞争力。现在的双龙已经焦头烂额,除了那些扯不清的政治因素以外,双龙走到今天与其技术和产品实力不足同样不无关系。通过引进奔驰淘汰技术起家的双龙并没有在市场上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全新开发的主席平台并没有变,不光悬挂技术仍停留在当年老奔驰时代,而且采用的老式直六发动机在现在的奔驰车上也已经找不到了。享御看上去很城市化,但它却是基于非承载车身和整体桥后悬挂基础上开发的,这与国内众多自主SUV的平台技术没有区别。在进口双龙如此低价策略却销售如此清淡的情况下,“荣威双龙”最终如何获得应属于自己的市场份额,着实让人担忧。更为要命的是,上汽无法改变这个结果,因为与“罗孚荣威”的情况一样,它根本不具备这样的技术实力。

自主之路没有捷径可走

中国汽车工业不能走巴西模式,必须发展自己的民族汽车工业是不用质疑的,但在如何走的问题上争议很多。上汽荣威的尝试看起来是个捷径,但却并不见得会获得最后成功。荣威和MG品牌在上汽雄厚无比的资金实力之下,通过收购的方式短时间内迅速树立,但恰恰有可能就是因为这个“迅速”导致了现在和未来可能出现的尴尬。

奇瑞和吉利等自主品牌企业是靠模仿、逆向起家的,很多人曾经都很看不起这种做法。但不要忘了,即使是模仿,它同样是需要对技术的钻研和最终把握的,这种开发方式并没有现成的图纸摆在面前,为了能把车逆向或者模仿出来,工程师也得把原型车技术弄清、吃透,而不像收购那样只需要依葫芦画瓢。它们通过这种最底层的打拼,在无数责难、歧视的氛围下,已经渐渐开始真正掌握到造车的门道。最新的奇瑞和吉利车型已经可以摆脱模仿这个怪圈了,它们现有的车型或者无论从技术还是工艺仍达不到荣威750或者550的水平,但这些技术是它们真正拥有的。假以时日,谁最终能笑到最后,还真说不定。

奇瑞和吉利并不是说就一定能成功,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自主品牌的成长没有捷径可走。上汽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应该是优势,拿数十亿去收购技术或公司的做法也不是不可以(尽管这些资金拿来给很多自主厂家用来做自主研发可能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关键是要应用好,而不是简单“拿来”就行。如果上汽最终能如鲁迅先生所说的“拿来主义”那样,攫取收购技术或公司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并消化吸收和掌握以后,全新开发出具备上汽风格的新车,那才是上汽自主品牌的最终出路。我们期待这一天能早一些到来,而不希望看到一台台“贴牌荣威”陆续走向市场。

责任编辑:xj
首页  前一页   1  2 尾页
复制本网址,发给POPO/QQ/MSN好友共享】【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发表评论
您认为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吗?请为这篇文章打分(5分为最好)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美图欣赏
12月轿车销量排行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