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三:经济批量比较小的地方自主品牌企业将面临生死抉择
在世界性宏观经济不景气的前提下,土地财政的退出和欧盟针对中国采取的反补贴措施,将给中国工业经济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这个巨大的不确定性将直接影响汽车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自主品牌企业,尤其是经济批量比较小的地方自主品牌企业,将面临雪上加霜的境地。
第三,十一黄金周期间,正当人们享受着节日快乐的时候,中国的楼市正一步步陷入低谷,土地财政之路似乎也将随之走到尽头。此前几个月,欧盟以反补贴为由,对中国出台惩罚措施,尽管仅仅是对铜版纸提高了关税,但意义非常。这两件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却有着极强的内在联系,并可能成为对中国经济产生历史性影响的两件大事。
如果有人问,为什么很多企业能够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活下来?人们会脱口回答说,地方政府支持呗。再问,地方政府最大的收入来源是什么?人们还会脱口而出,土地财政。是的,正是地方政府动用了土地财政的钱贴补了企业,使他们高速发展,形成了对欧美企业的竞争优势。布鲁塞尔Crowell & Moring律师事务所贸易律师劳伦特•吕斯曼(Laurent Ruessmann)表示:“中国正向增值链上方移动。当你看到补贴对那些产品的影响时,就会真的开始明白一切。”
雄厚的资本实力是西方经济发达国家攫取发展中国家资源的利器,而今,日本已经有人担心“日本被中国资本穷追猛打”。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只有反掉中国的土地和融资补贴,西方国家才能重新夺回优势,这才是欧盟向中国举起反补贴利剑的真正动因。《金融时报》引用欧盟官员的原话即是:“对中方来说,这比反倾销案麻烦得多,因为现在我们直指中国制度的核心。”
至于美国人抓住人民币币值问题死缠烂打,在欧洲人看来,美国政府官员和政客们过于迟钝和愚蠢了。对于对中国采用反补贴的惩罚措施,《金融时报》引用一名欧盟官员的话说,这是“向母舰发射一枚鱼雷”。如何应对欧盟发射的“鱼雷”,将决定着中国经济的未来。《瞭望周刊》甚至指出:“面对威胁中国核心竞争力的挑战,我们决不能退缩。中国要做好全力应战,甚至不惜彻底摊牌的准备。”
“全球最大汽车市场”只是中国经济这棵参天大树上的花朵而已,花朵的盛开于凋零,完全取决于大树所能提供的营养。
从抱怨看厂家的转变方向
近日,中国质量协会发布了《2011年全国汽车用户满意度测评(CACSI)》结果(下称:测评结果),这个测评结果中揭示出消费者对产品服务的不满,而这些不满的变化,尤其值得厂家关注。
观点一,售后服务质量成为软肋
测评结果显示,2011年用户抱怨率为17.2%,同比升高1.1个百分点,用户抱怨率已经连续两年出现升高。抱怨用户的忠诚度得分仅相当于未抱怨用户的79%。在抱怨的用户当中,产品质量抱怨占54.8%;售后服务抱怨31.9%,同比升高10.1个百分点;销售服务抱怨仅有6.4%。“服务态度”同比提高0.06分,“服务效率”同比下降0.03分,“保养和维修服务质量”同比下降0.03分,“内部环境设施”同比下降0.02分,“服务收费”同比下降0.01分。
测评结果指出:“服务效率方面,用户对‘接受服务之前,等待服务的时间’、‘电话预约维修服务安排的及时性’和‘备件充足,不需要延迟修理’等要素评价较低。其中,后两项要素的满意度同比均有所下降。与去年相比,‘修完车后提车过程顺利,无需等待或等待时间较短’这一要素的得分下降幅度最大。保养和维修服务质量方面,用户对‘能彻底修好用户的车’、‘质保期内的维修工作工艺、质量’等要素评价较低。这两个要素得分与去年相比均有所下降,‘服务收费’各项要素得分均较低。”
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几个问题,一是厂家和经销商中销售轻服务的意识,依然占主导地位;二是在能源、原材料、劳动力成本处于上升通道,而整车售价处于下行通道的时候,产业的利润正从整车销售向售后服务转移,如果不能快速提升服务质量,必将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观点二,感知质量成为自主品牌的软肋
从测评结果看,2011年自主品牌的满意度指数为75分,比行业平均水平低4分,比合资品牌低6分。数据显示,自主品牌过去三年在品牌建设和提高质量方面有了一定提高,但在影响满意度四大要素中,自主品牌的品牌形象和感知质量与合资品牌差距仍最为突出,分别达到6.3分和6.1分。感知质量对满意度影响最为显著,影响系数为0.683,同比提高10.9%。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感知质量每提高1分,用户满意度会相应提高0.683分。
测评结果提供的数据显示:“感知质量包括质量可靠性、性能/设计质量、售后服务质量和销售服务质量。2011年我国汽车质量可靠性是80.6分,同比下降0.1分;汽车性能/设计质量为78.6分,同比提高0.7分;汽车售后服务质量77分,同比下降0.4分;汽车销售服务82分,处于较高水平。”
我国汽车工业对外开放已有25个年头了,自主品牌产品的实物质量确实在不断提高,但随着市场的不断成熟,人们对品牌的认知更加清晰,对感知质量的需求愈发强烈,而感知质量有事直接影响品牌形象的重要指标。如果说,在短缺经济的时候,实物质量重于感知质量,那么在当今的经济环境下、在当今的消费水平下,实物质量已经成为一种必须达到的要求,在这个基础上,人们提出了对感知质量的要求。如今,自主品牌处于与洋品牌同场竞技的环境中,消费者用洋品牌产品对比和要求自主品牌产品,已经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厂家应迅速提高产品的感知质量。否则,提升品牌价值几乎是不可能的,更不要妄谈品牌的超越了。当自主品牌企业已经在涡轮增压发动机、DCT等技术方面赶超洋品牌的时候,感知质量已经成为自主品牌晾在阳光下的软肋了。不是吗?谁愿意花10来万块的血汗钱买辆看着不舒服的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