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企业家 于先列:有什么措施帮助亏损的公司盈利,收购过程中,最艰苦的阶段是哪一个阶段?
第二个问题,在未来如何帮助沃尔沃降低在研发成本?
李书福:沃尔沃现在最大的问题节是规模太小,与奔驰和宝马相比是不够的,但是它的研发收入我猜测跟奔驰、宝马是差不多的,所以它形成大量的知识产权,形成大量的技术。由于相对规模比较小,所以每一辆车的成本就比较好,因此就亏钱。所以我们要想办法把这些技术充分的发挥,把这些产品要扩大销量。只有规模扩大了,每一辆车的成本就下降了,利润就出现了。
我们过程是很有序的,严谨的,在非常友好的气氛下,大家共同讨论的美国未来,福特也好,吉利也好,都是为了沃尔沃有一个更好的未来,有一个更好的发展前景,而去研究所有的条款,这个过程当中虽然有分歧,有不一致的地方,有意见完全对立的地方,大家都要摆事实,讲道理,这样有利于沃尔沃更好发展,无论是福特还是吉利,都将不遗余力地给予支持,应该退让的就退让。所以整个谈判从正式起动到正式协议签订,都有时间表,基本上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完成。
赵福全:按照董事长对运营大的理念,吉利就是吉利,沃尔沃就是吉利。从研发的角度,我们更多的是寻求两个企业的一种战略合作的可能性。具体应该怎么做,实际上应该详细的思路是有的,从我们这个角度,更多的是要专著于吉利的品牌,吉利全方位产品的研发,同时在能力允许的条件下,在沃尔沃有需求的情况下,能够提供给他们低成本研发的支持。同时沃尔沃作为世界顶级的品牌,几十年下来积累大量技术,作为吉利来说是非常强大的资源,我们也会像小学生一样虚心地学习,共同提高,取长补短,真正让沃尔沃和吉利强强联合,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沃尔沃运营筹备组张芃:吉利收购沃尔沃这个交易不是一时兴起,吉利对沃尔沃这个品牌已经是钟情已久,我两年之前接到沃尔沃的指示,开始收购沃尔沃的项目。我本人和团队都是全职的投入整个项目的工作。我跟大家分享几个大的时间节点。
项目组成之后马上开展三方面的工作:
第一,对目标公司进行深入、全面、细致的了解和研究。
第二,制定我们收购总体的战略。
第三,制定整个操作的细致时间表、规划。
剩下工作做完之后,我们花了一年时间准备第一份,提交给福特的收购建议书,这是在2008年的时间,我们把这个交给福特。福特看了之后,对这个建议书的印象非常深刻,我们准备非常充分,里面的数据非常详实,这就奠定了福特要跟吉利谈判的基础。进入2009年之后,谈判进程就加速了,2009年1月中旬的时候,李书福董事长率领代表团会见了福特的首席财务官、执行官,还有董事长,这次会面当中,双方就沃尔沃的并购事情进行了非常详细,也非常友好的交流。随后吉利正式接到了福特公司发给吉利的邀请,进入沃尔沃并购流程的邀请函。2009年的2月,吉利团队跟沃尔沃的团队在中国进行见面会,沃尔沃向我们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我们与当年的3月12日向福特公司,按照国际惯例,提交第一轮标书。
4月,福特项目开发数据库,我们全面进行调查,整个调查持续4个月之久。我们总共查阅了上百万字的材料、6000多份文件。数据库向我们提供。我们聘请的财务顾问、德勤会计师顾问、付尔德法律顾问,全面参与尽职调查过程。在尽职调查之后,09年7月30号向福特公司提交第二轮有法律标识的表书。剩下的信息大家都知道,福特公司10月28日正式宣布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为沃尔沃的首选方,以及在圣诞节之前发的公告。这是一个高度国际并购,在整个过程当中,李书福董事长亲自带领吉利的团队,再加上顾问公司的团队,总共有200多人全职的投入这项工作,所有的顾问公司都拿出最强的团队,北京的办事处,北京的团队、香港的团队、英国的团队、美国的团队、瑞典的团队,在这样一个并购交易当中,整个项目并购的操作严谨、科学、计划、有条理。最后达成的这项协议,也就是说前天李书福董事长在哥德堡跟对方签署的这份协议,实际上不单单是一个股权买卖协议,还涉及到大量相关的附属合同,以及大量的附件,整个协议的页数超过1万页,所以交易最后的达成是本着有利于吉利,有利于福特,也有利于沃尔沃的交易。所以我们深信,这是一个有利于各方的交易,是一个多方共赢的局面。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