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把德国标准固化到每个零件中
在高尔夫A6的宣传中,一汽大众使用了“原汁原味的德国车”的概念,有人怀疑地问,在中国生产的车和德国的一样吗?
在国产化问题上,一直有一种说法,指责外方用标准卡中方,限制了中方在根据中国消费者需求进行技术改进方面失去了话语权,阻止了零部件国产化的进程。十多年前,这种争议在一汽大众就消失了,那时候一汽大众领导就曾对提出这种异议的人说:“如果你比德国人强,我们为什么请人家来中国?我们办合资厂的目的是什么?既然请人家来当老师,就要虚心地学,不要刚看见师傅用什么工具就说我也会,我还会造什么什么东西,我要造什么样的车。要懂得人家为什么这样干,都说德国人是方脑袋,为什么他们的脑袋是方的?”正是这种虚心学习的精神,在一汽大众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而不是合资双方的相互斗争。
的确,在合资初期,每个零件的国产化都要得到大众集团的认可,一次通不过两次,两次不行三次……每个零部件都要经过若干次认证,国产化进程非常慢。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汽大众的实力不断地得到提升,逐渐建立起了立体的试验系统,在试验设备和试验方法上实现了德国大众、一汽大众、零部件厂三方的统一。现在任何一个标准只要送达零部件厂,他们先要用与德国大众完全一样的实验设备和试验方法对自己开发的零件进行检验,符合标准要求了,再送到一汽大众检验,一汽大众检验合格了再送德国大众。目前,除关键零部件外,大部分认证工作都可以在一汽大众实现,而不用再送到德国大众去认证了。这不仅标志着一汽大众试验认证能力已经达到同德国大众一样的水平,而且标志着一汽大众的零部件供应体系在试验和质量控制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在一汽大众的配套商中,既有大型企业,也有小型企业。浙江宁波的建新赵氏集团有限公司是一汽大众橡胶件的供应商之一,也是一家规模不大的供应商。在参与新宝来开发过程中,该公司进行了大规模的试验设备投入,其试验设备占其设备(资产)的1/3。该公司赵肇丰总经理介绍说:“一个产品重要的是在研发,如果没有测试设备和检测设备是没法进行研发的,不投入设备是无法证明产品能够保证产品的质量,一定要用测试设备来证明产品的质量是稳定的。生产过程中的监控,没有试验设备是不可想象的,所以我们产品的品质是稳定的。”正是建新拥有了足够的试验设备,掌握了试验方法,这家公司不仅能够为一汽大众提供密封条一类橡胶件的配套,同时在参与新产品的研发中积累了大量橡胶的配方,使这家企业具备了为其他合资企业配套的能力,同时为一些自主品牌提供配套。从2008年起,这家企业已经调整了其在橡胶件方面的业务发展方向,除了为个别高端产品提供配套外,不再简单地为整车厂生产配套件,而是转向为企业开发配件。
正是因为在虚心学习中掌握了试验方法,才能领会标准的含义,才能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也正是在虚心学习中,建立起了以一汽大众为核心,以零部件企业为基础的研发体系、试验和验证体系,才保证了来自德国的各项指标在中国不走样,用户无论购买的是中国制造的产品,还是中国创造的产品,都是达到德国大众集团全球质量标准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