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风来自韩国现代的H-1,这是业界皆知的事实。但人们不知道的是,瑞风是什么时候变成了纯国产的?人们不知道为什么现代与江淮分道扬镳的原因,更不知道瑞风二代诞生的历程。在瑞风的发展过程中,江淮走过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过程,形成了自我创新、自主研发的新机制。
把自强的秘密写入ECU
事实上,从瑞风诞生的第一天起,江淮人就开始琢磨自己造车了,正是因为这个,所以2003年瑞风的车身就实现了100%国产化;在通过KD方式引进现代发动机的同时,江淮不断用国产零部件替代韩国配件,直至100%国产化。正是因为江淮的学习能力太强,自主精神太强,韩国现代拿来多少东西,江淮就吸收多少东西,因此双方分手了。在国产化过程中,江淮有个明确的要求,对现代零部件的替代要在用户不知不觉中实现,即产品不仅是内在质量,而且要在用户感受上达到和超过现代的水平。
江淮技术中心副主任任国清说,我们正是在一个个零件的替代中学到了知识,获得了自主开发能力。后来,因为江淮的发动机配件做得比现代的还好,甚至现代采购江淮的配件装配韩国的发动机。后来通过与AVL的合作开发了自己的发动机,到2005年,涡轮增压发动机制造出来了,升功率达到了70千瓦。在给瑞风二代的匹配过程中也走过弯路,但如今已经掌握了核心技术,通过变速箱的调整,克服了发动机低速区扭矩不足的问题,动力超过了3.0升自然吸气式汽油机,油耗比2.4升发动机还低,形成了2.0T+6MT的黄金组合,未来还将用上自主研发的DCT(双离合器变速器)。
众所周知,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是中国汽车工业的软肋,也是跨国公司向自主品牌开出天价研发费的资本。然而,面对跨国公司的天价,江淮选择了自主。据任国清介绍:“原来车爬多大坡度用多大的油门、用什么档位都是控制在人家手里的黑匣子,经过几年的攻关,如今冲破了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ECU中的软件都是我们自己写的。瑞风二代已经经过了海拔5000米高原、50°C高温和-40°C低温,以及各种路况的高强度行驶测试,不仅达到了设计要求,而且在动力性、经济性、噪音控制方面超过了奔驰唯雅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