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北京称公车数“不便回应”
北京市治理交通拥堵综合措施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各级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不再增加公务用车指标。
上述措施赢得网民一片叫好,也引发对公车相关话题的关注,包括公车过度膨胀、公车私用现象等。
北京究竟有多少公车?对于网民普遍存在的这个疑问。据新华社报道,今年4月份,北京市相关部门发文通报,目前本市各级党政机关公务用车总量4.9万辆。而今年11月3日,央视披露北京公务用车已达70万辆,占本市机动车总量的近15%。两者公布的公车数量相差较大。
新华社记者日前就北京公车数量采访了本市多个部门,但相关部门均表示“不便回应”或“无法单方披露”,并透露“这个问题很敏感”。
对话:不公开?给个理由先
新京报:这是你自己提出要申请公开公车数量吗?
叶晓静:我是张兴律师的助理,我们在讨论这件事,我很有兴趣,律师也问过我们愿不愿意做这个事情,我觉得有这个必要。
新京报:律师或事务所对于这件事给了你支持吗?
叶晓静:有,我们在讨论向哪些政府机构申请信息公开,以及申请公开的内容也有些沟通。这(递交申请)是一个商量的结果。
新京报:目前得到反馈结果了吗?
叶晓静:(申请)已经寄出了,今天也查询了。EMS显示妥投,也就是公开申请的表格对方已收到。有关部门应该在15个工作日内给我回复。
新京报:得到这个数据后,会通过媒体或者网络和百姓分享吗?
叶晓静:希望是这样的,我希望通过这个事情来推动政府信息的公开。
新京报:你对于北京公车数量怎么看?
叶晓静:北京的拥堵情况严重,这种拥堵和北京的公车有多大的关系?需要看到这份数字才能得出结论。不能凭想象来说它就一定是个相当大的数字。
新京报:你有信心政府能向你公开这份信息吗?
叶晓静:既然有这个(申请政府信息公开)的程序,我们相信如果不公开是要有一个理由的,即使不公开,我也能知道理由是什么。
新京报:只有你自己站出来,有没有想过会遇到压力?
叶晓静:我觉得关注这件事,从具体的个案来推进公共政策出现良好的结果,是一个律师需要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