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忧二:产业集群带来的问题
就大工业发展而言,建立产业集群是非常必要的,广东省建立以汽车为核心的产业集群亦无可厚非。但问题是,丰田、本田、日产、三菱、菲亚特均落户广东,形成的产业集群当属全国之最,在国际上也是数得上号的,产业集群过大带来的问题是波动给地区经济带来的问题非常明显。
过大的产业集群占当地GDP的比重比如非常大,一旦因为经济波动带来汽车市场波动,必然影响到产业集群的生产,整车厂背后长大的产业链都将受到牵连。如今,我们汽车生产厂每1个汽车产业工人的上游就有11个就业岗位,因此这种波动带来的影响,无论从经济总量还是就业多会对地方经济产生巨大的冲击作用。市场好的时候向上冲,GDP增长,领导高兴;但如果经济下行,那么必然对GDP的增长带来负作用,甚至出现失业潮。
值得注意的是,广汽的快速增长是在金融危机中后期。其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广东的出口贸易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失业率非常高,GDP受到明显的影响。与此同时,中国汽车工业飞速发展,地方政府对汽车的期待越发增强了。于是,广汽得到了快速发展——合资、兼并、重组,所有方法都用上了,最终形成了今天的广汽,或许广东省还嫌广汽不够大。
对于广东政府的心情可以理解,出口经济带来了GDP,但没有形成工业基础,而最能形成工业基础的是汽车产业,没有工业基础的经济是不牢靠的经济。另外从改革开放后广东的就业特点看,每年都有一次强烈的民工潮,广东本地并没有形成与GDP增长对应的人才基础,甚至每年还要出现用工荒。所以,用一个巨大的产业链来固化人流十分必要,汽车自然是最理想的产业链。这种在增长时看到的有点,在经济下行时,其劣势或更大。
隐忧三:国际关系问题
从广汽的合资企业构成看,广东建立了一个以日系车为基础的产业集群,这个产业集群对中日关系的敏感度非常强,而产业集群成功的关键是有一个稳定的环境,没有稳定什么都谈不上。
但是,从中日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位置的转换、从钓鱼岛主权争议、从二战遗留下来的仇恨、日本军力的持续增强,以及参与美国围堵中国的战略与实施,这些问题无时无刻不牵动着中国人、日本人敏感的神经。这种民族情感的神经时时紧绷着,对于经济的发展能有几分积极意义?
因此,从宏观上看,广汽如何发展尚待观察。并非中国市场没有广汽的份额,而是广汽面临的不确定因素相对比较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