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模式之谜
比亚迪的经营模式被认为是一种成功的模式,也是对传统经营模式的颠覆。这种观点的核心是比亚迪的零部件几乎全部自制,不仅可以控制零部件的成本,同时使利润最大化。因此,这被认为是比亚迪产品能够比竞争对手的产品更便宜的原因,而比亚迪持续增长的销量则是这种经营模式成功的例证。
从汽车工业发展的历史看,比亚迪这种经营方式被称为纵向一体化模式,如通用、福特、丰田等主要跨国公司都采用过这种经营模式;改革开放前,中国的汽车业的主要厂家采用的也是这种模式。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市场竞争的加剧,纵向一体化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其主要问题是一家企业难以摊销巨额的研发费用,难以适应市场对整车品种多样化的需要,不利于技术创新。因此,各大公司纷纷剥离自己原有的零部件制造部门,轻装前进,例如德尔福、日本电装等大型零部件巨头都是从大型整车企业中剥离出来的。整车厂剥离掉零部件制造部门后,可以以销量规模与零部件供应商讨价还价,在全球采购中降低成本、保证质量、获得最先进的技术,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当然,现在汽车业还有采用垂直一体化模式经营的公司,而采用这种经营模式的公司,多为销量不大、品种比较多的小公司。对于比亚迪这样销量持续增长的大公司,在竞争白热化的中国市场上,采用这种经营模式难以持续发展,毕竟跨国公司已经用自己的实践否定了垂直一体化经营模式;中国汽车行业中的绝大部分制造商均已抛弃了垂直一体化经营模式,代之以平台战略和全球采购的模式。
从比亚迪连续五年的年报可以看出,比亚迪正将自己的核心业务向汽车产业转移。那么, 从汽车产业发展的规律看,剥离零部件制造部门将是比亚迪的必然之举。从表面看,通过出售零部件制造部门可以改善比亚迪的财务状况。但事情的关键不在于比亚迪是否愿意剥离零部件制造部门,更在于有没有人愿意接收其零部件部门,或者比亚迪的零部件部门独立后能否生存。比亚迪零部件部门能否顺利剥离取决于多方因素,一是其产品是否具有先进、或有价格竞争优势的技术,其他整车厂是否愿意采购其产品?二是其零部件制造部门是否有能力为其他企业开发新的零部件或总成?三是如果没有收购者,那么比亚迪能否将零部件部门推向市场?这其中,重点要考量的是推向市场后的零部件部门能否生存下去?如果连生存都存在问题,那么当地政府必将干预这个剥离行为。
尽管现在的比亚迪尚不存在这个问题,但从发展的角度看,剥离零部件制造部门是必须走的一步棋。如果没人接盘,那么剥离零部件部门可能是要花大钱的,否则零部件部门难以生存。从现在的财务状况看,不经过大笔融资,比亚迪未必具备这样的支付能力。
从这个意义上看,比亚迪在长期发展的道路上还要经历一次痛苦的涅槃过程,这给比亚迪的发展前景增添了更多的想象空间和不确定性。
相关阅读:比亚迪G3 毁了比亚迪的心中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