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获悉,6月汽车企业出口延续了5月份的增长势头,已连续4个月环比回升。6月份汽车企业出口5.18万辆,环比增长10.02%,同比增长69.40%。其中,乘用车和商用车分别出口2.65万辆和2.53万辆,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98.58%和46.85%。统计显示,上半年共实现出口整车24.28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70.53%。
上半年出口前五名的整车制造企业分别为奇瑞、长安、长城、东风和北汽,出口量分别为3.81万辆、3.00万辆、2.69万辆、2.21万辆和1.8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54%、48.22%、64.78%、126%和32.69%,前五家出口占出口总量的比重为55.81%。
尽管6月汽车出口创出今年新高,并已接近出口较好的2008年月均水平。但业内人士却看淡后市,其理由为:
一是人民币升值,6月19日央行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其后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市场价创新高。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当升值超过“临界点”,并足以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时候,就将会对出口市场形成巨大的利空。
二是财政部等宣布,自7月15日开始,取消部分钢材、有色金属建材等在内的406个税号产品的出口退税。此举虽然并未直接针对汽车业,但作为与钢铁相关的下游行业,汽车企业同样难以独善其身,政策对汽车出口企业制造成本的影响不言而喻。但政策效应似乎还并不明显,一般而言还要有2个月左右的滞后期。
三是上个月世界银行发表报告称,世界经济的二次衰退仍有可能发生。随着各国经济刺激政策的逐步退出,上半年全球汽车业复苏正逐渐失去势头,下半年世界各地的汽车需求将出现萎缩趋势,势必会影响到我国的整车与零部件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四是劳动力成本提高、贸易摩擦不断、欧债危机影响逐步显现等因素叠加,出口同其他外贸一样,可能将进入“前高后低”轨道。出口增长速度在下半年会出现回落,四季度回落速度将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