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堪尼亚、沃尔沃、奔驰卡车一个拖头在华的售价动则百万元,再加上尾箱等配置价格就在200万元左右。“国内的重卡在30万元左右,而以解放J6、东风天龙、重汽A7等为代表的新一代重卡在造型设计上越来越向这些巨头靠拢,价格也就在40万元左右,性能虽然与国外有差距,但并没有价格相差得那么远。”该人士称。“即使是按吨/公里的费用来算,进口品牌也没有国产车划算。
斯堪尼亚重卡在华最低售价都在80万元,最贵甚至高达160万元,而沃尔沃最低也在70万元左右,高端车型可达130万元。欧美高端重卡动则百万元的售价,相当于3辆国产重卡,能消费得起这些进口品牌的客户主要为大型物流公司以及特种行业,极大地限制了进口品牌的发展空间。
出路:参股中国车企
一方面是全球最大又迅速发展的中国市场,另一方面又由于价格居高不下而“破门乏术”,对于欧美高端品牌而言,正在寻求新的突破。
在乘用车领域,国际巨头通过50:50合资公司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商用车领域就鲜有成功的案例,因为中外双方在价值领域的差距巨大,如沃尔沃卡车与中国重汽合资的华沃汽车最终以散伙为结局,与东风的谈判长期未有结果。亚星-奔驰客车、曼与宇通客车的合资项目都不太成功。
在国产品牌市场份额超过95%的中国商用车市场,留给国外汽车巨头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小了。
“其实国际商用车巨头未必就要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像曼入股中国重汽一样,既可以分享中国市场的成功,又可以输出自己的技术和品牌,这样也比较容易获得政府部门的批复。”上述沃尔沃卡车(中国)公司不愿透露姓名的高层对本报称。
去年7月,德国曼卡车公司宣布,以5.6亿欧元(约合53.9亿元人民币)购买中国重汽约25%的股权,成为中国重汽的战略股东。
事实上,早在2006年,戴姆勒也计划定向增发的形式购入福田汽车24%的股份,但由于股票市场的价格变化巨大,这项交易并没有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复,戴姆勒转而与福田谈判计划成立合资公司,但直至今天,谈判仍然没有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