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看似简单的投产项目,其实是广东汽车工业对未来5至10年间的成功布局。
目前,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自主品牌的发展也已经进入了轨道,逐渐摆脱工艺粗糙,产品质量低下,开始从紧凑型车往中高级车发展。去年,外界一度盛传,制定了将近6年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即将出台,其中就涉及到自主品牌轿车到2015年,要达到40%的市场份额。虽然此消息一直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认可,但可以肯定的一点,自主品牌的竞争必将成为未来我国汽车市场的主要战场。
分析人士指出,从全国四大汽车集团来说,各自都已经开发了各自的自主品牌。未来的主要战场,必然从现今的合资品牌转移到自主品牌。广汽与广本不约而同的推出各自的自主品牌,将有利保持广东汽车工业未来的战略地位。
●长期:超百亿布局新能源未来
与企业自身有意识的扩大投资不同,对于广东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更多是从政府层面推动。
6月1日,深圳市正式推出新能源汽车试点方案,实施《深圳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实施方案(2009—2012年)》。该方案对购买新能源公务车,地方财政不再补贴;对个人、社会团体和企业购买新能源汽车,参照中央财政对公共服务类乘用车补贴标准,给予适当补贴;对投资配套基础设施的补贴,则以地方财政为主、中央财政为辅。此外,深圳市还将在小区停车场和大商场或高端酒店停车场建新能源汽车充电站,计划建设公交车快慢速充电站各25座,公务车慢速充电桩2500个,社会公共慢速充电桩10000个,社会公共快速充电站200座。
在此之前,广东推出的13项重点新能源发展项目,设计金额达到175亿元,将依托比亚迪、广汽集团等龙头企业,发展各自优势项目。计划用10年时间,将广东打造成世界级电动汽车产业基地。
对此,向寒松表示,在传统汽车领域,广东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经把蛋糕做大,并且已经做强。政府投资175亿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投资电池领域的研发,是从产业的战略角度考虑,即如何抢占未来汽车制造业的制高点。从技术方面分析,目前在传统底盘领域,广东已经具备了相当雄厚的基础,政府正有目的地推动电池、电机领域关键技术的攻关。并且,在这一方面,广东已经也具备了相当坚实的基础。“东方底特律,不能是复制传统汽车工业,简单地将规模做大,而是在新技术的带动下,着眼于未来汽车技术发展,通过新能源去抢占新的战略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