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认为,由于绝大多数国内车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产品成熟度并不如跨国车企,因此国家在制定政策时要平衡并达到鼓励本土企业自主发展技术的目的,而这是政策尺度的难点。
原定5月底出台的新能源汽车鼓励政策实施细则再次推迟公布,这表明在国家层面,新能源汽车面向个人消费者大范围普及还存些许隐忧。但地方政府已迫不及待,昨日深圳市政府宣布,对个人、社会团体和企业购买新能源汽车,给予适当补贴。
从今年3月再到5月底,相关部门不止一次对外宣布,将出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鼓励政策实施细则。但截至昨日本报截稿,相关鼓励政策仍未露面。据此前业内消息,对节能汽车将补贴3000元,纯电动模式的插电式电动车补贴最高5万元,纯电动车补贴最高6万元。北京、上海、深圳、重庆和武汉,将是首批适用“政府补贴私人消费者购买新能源车”政策的城市。
但昨日《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致电工信部相关部门,得到的答复均是“最终政策以国务院发布的文件为准”。对此,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小虞昨日接受本报采访时称,政策迟迟未出表明政府对此非常谨慎,要权衡各方利益。
从此前国内汽车企业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产品准备来看,距离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似乎只欠政策东风。国家列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的车型多达11批,超过100款,几乎包括国内所有汽车厂商。
但据记者了解,目前国内车企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储备距离真正产业化并非只是一步之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企业高管称,由于技术原因,目前新能源汽车还不具备大规模量产条件,尤其是自主品牌车型,可靠性和耐久性都处于较低水准,大范围推广难度很大。
这种现状也许是鼓励政策细则屡屡“难产”的主要原因。此前曾有专家认为,由于绝大多数国内车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产品成熟度并不如跨国车企,因此国家在制定政策时要平衡并达到鼓励本土企业自主发展技术的目的,而这是政策尺度的难点。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