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资讯
模糊搜索  
汽车业该说“中国不高兴”了
2009-9-14 13:32:00     选车网    管学军
关键词:中国车企,60华诞,汽车零部件

在祖国60华诞即将到来的时候,在广播、电视里经常能够听到《歌唱祖国》的旋律。在十月一日国庆前1个月的9月1日,我国废止了《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下称《办法》),从新中国汽车发展史的角度看,这是宝马、戴克、VOLVO等跨国公司在中国反客为主的胜利,这与我们耳边响起的歌声是那么不协调。

9月1日前后,一些专家就废止《办法》发表了不少看法,但很少有说到问题的根结,要讨论《办法》废止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影响,首先要了解为何要设立《办法》。


自主:不变的根

自新中国诞生之日起,汽车就是中国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当年前苏联给中国援建的156个重点项目中,一汽就是其中之一。此后逐步形成了以一汽、南汽、北汽三家汽车厂为核心的中国汽车工业体系的雏形,三家企业分别以生产中卡、轻卡和越野车为主,少量生产一些轿车。当时的技术思路是通过仿制国外产品,掌握其中的技术,形成包括零部件在内的中国独立自主的汽车工业体系。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汽车生产厂家越来越多,零部件体系也逐渐丰满起来,形成了中国独立自主的汽车工业体系。但文革期间,中国的汽车工业体系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当文革结束的时候,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发现,中国的汽车工业已经严重落后于国际水平。

改革开放之初,为了解决轿车供应不足的问题,中国进口了一批批洋品牌轿车。后来考虑到自主的汽车工业体系的生存问题,决定通过引进技术、合资合作生产汽车,一是抵制进口,满足国内需求;二是在合作中发展中国自主的汽车工业。其间,通过与五十铃的集贸结合发展起了我国独立自主的轻卡生产、制造、研发体系;通过上海与德国大众的合作,建立起了中国轿车现代化零部件体系的雏形,通用将自己的研发中心建立在上海,丰田向中方开放了部分产品平台。所有这些都大大促进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尤其为中国轿车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宝马、奔驰、VOLVO作为中国市场上的后来者,你们为中国汽车产业带来了什么?在新中国汽车工业开放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曾与广州汽车合作的标致一心只想通过CKD形式向中国出口零部件,而不想在技术上与中方合作,最终的下场是离开中国。切诺基之所以退出中国市场,很大程度上是没有在中国建立研发基地,甚至连和美国同步生产都没做到。《办法》出台的背景就是为保证中国百姓的利益约而束一下来华企业,保证在合资合作中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做出点贡献。

奥迪应该是在中国最成功的典范之一,通过不断地国产化,奥迪获得的不仅仅是成本上的优势,更重要的是市场上的优势。中方除了利润方面的分享外,在技术方面也受益匪浅。大众、通用与中国的合作更是如此,这种合资合作达到了双赢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奔驰是曾经考虑过的合作伙伴,可奔驰投给中国的是白眼。尽管如此,奔驰依然是九十年代初就获批在中国立项的外国公司,但奔驰东挑西捡,迟迟不在中国建厂,宝马更是矜持得可爱。1996年VOLVO驻华首席代表明确表示:“我们只想在中国卖汽车,没有考虑在中国合资建厂。”

而当中国市场开始起飞的时候,宝马、奔驰、VOLVO都来到中国了,发现如果按照中国的《办法》去做,第一是困难,第二是很难在短期赶上大众、奥迪、通用等在中国进行长期国产化的企业,从骨子里又不愿意让中国人得到一点技术。于是,怂恿本国政府到WTO去起诉中国,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减少或不在中国搞国产化,通过在中国组装汽车销售,最大限度地躲避中国的关税,以使利益最大化。

责任编辑:xj
首页   1  2  3 后一页  尾页
复制本网址,发给POPO/QQ/MSN好友共享】【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发表评论
您认为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吗?请为这篇文章打分(5分为最好)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美图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