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品牌面临严峻挑战
当前,我国汽车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自主品牌的发展受到严峻挑战。徐长明分析认为:“我们感觉自主品牌厂商面临的压力可能会更大一些,一个是因为出口减速;二是国内需求放缓。虽然,出口量在我们整个汽车工业的比重还不大,大概在8%左右,但是自主品牌出口量在我们国家汽车出口量82%,所以这70多万辆车出口受影响,影响的主要是自主品牌。国内的放缓也对自主品牌有影响,去年自主品牌占我们国家汽车销量的26.9%,今年下降到24%。从速度上来,今年整个的情况都不是很好,但是合资公司增长13.9%,下降了。所以说,出口的下降加上我们国内的市场的需求的减缓,对自主品牌可能在市场上就造成一些压力了。”
在全球经济放缓,汽车市场下行的情况下,唯有中国市场保持增长,而这恰恰使自主品牌面临竞争环境更加严峻。徐长明指出:“现在中国的市场增长速度也在大幅度下降,但是中国市场目前和明年都还是全球最好的市场,所以现在跨国公司把宝押在中国市场,他们会加大对中国市场投入的力度,研发适合中国市场的新产品,这对自主品牌又是一个压力。我们原来10万元一辆的车,基本上没有合资生产的洋品牌产品,现在差不多各大合资公司都有10万元以下的产品了,甚至下探到6万元左右的市场。而这块市场原来是我们自主品牌的天下,这对自主品牌就是一个现实的压力;再加上我们的自主品牌赖以生存的低成本的优势,由于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上升,这种优势变得越来越不明显,这对自主品牌影响越来越大。”
就市场发展的格局看,未来市场的版图将重新划分,乃至影响到零部件行业的发展。徐长明说:“由于这些跨国公司在整个全球市场上它要受到影响,如果跨国公司总部经营状态不太好的话,其在中国的发展一定要受到影响,包括资金的实力,保证新产品研发、新产品投放,都会产生影响。这些公司是这样的格局,可能再过两三年可能不是这个格局,这个影响比较大,而这种影响一定传到到中国市场。”
经济的起伏将加速我国汽车产业结构的调整。徐长明指出:“一般来讲,按照汽车产业自身发展的规律,在一个国家汽车产业维持高速增长的时候,产业结构不容易调整。但是,我国至少还有10年的快速增长期,从产业发展规模来讲,应该不会调整,但是这一轮危机比较深,所以我们说国内的汽车产业肯定会有重组的情况出现。重组的秩序,先是零部件业,然后到经销商系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整车只要一降价,首先是压低供应商的配套价,一些配套商被迫出局。再一个就是经销商,会有一些经营状态不好的也会淘汰出去,我觉得这一轮里面也会有调整的情况出现。”
对自主品牌而言,危机面前同样出现了一些有利的机会。徐长明认为:“我觉得我们现在可以整合全球的资源,现在30%的下降,一定有很多人下来,工资水平都降低,我们国内的企业可以吸收国际上一些高端的人才,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徐长明同时认为:“一些中等发展国家市场,他们的消费能力下降,但是还要买车,可能需要买一些比较便宜的车。这对我们来说就是机会,当然我们的产品的性能要做好一些,最关键的还是要练内功,提高企业内部的管理,产品的质量,营销能力,这是我们能不能渡过危机,内功非常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