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全球共生产汽车6900万辆。如果将俄罗斯生产的100多万辆计算在内,中东欧国家制造的汽车达到近500万辆,约占世界汽车总产量的7%。
虽然从数字上看,北美、西欧和日本三大汽车生产地的地位没有改变,但这些传统地区的不少汽车制造企业所面临的压力与挑战却越来越大,主要包括:传统市场趋于饱和、企业生产能力过剩、外来竞争加强、研发成本提高以及油价上涨所造成的市场需求受压等。
这些挑战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全球汽车产业出现复杂的结构调整,而中东欧国家凭借人才、工业基础尤其是汽车制造工业的基础,以及巨大的市场潜力等优势很可能会在这一结构调整过程中迅速崛起。
数据显示,目前中东欧国家的汽车产量已占到欧洲汽车总产量的近16%,比2002年翻了一番。如果包括俄罗斯的汽车产量,中东欧汽车产量则已占到欧洲汽车总产量的22%。此外,中东欧国家汽车的出口也十分旺盛,有数据显示,自2000年以来,中东欧各国汽车行业的出口几乎增长3倍。
中东欧国家汽车工业发展迅速主要有如下三个原因:
一 外资推动。外资大量注入对中东欧国家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意大利联合信贷集团的一份报告估计,近20年来,中东欧国家汽车工业已经吸纳的外资达200多亿欧元。目前西欧、美国和亚洲的几乎所有世界著名汽车企业都在中东欧国家有投资。世界各大汽车制造企业选择在东欧国家投资建厂,主要是看中了当地迅速增长的汽车消费潜力。
二 汽车配件工业基础良好。与整车相比,汽车配件产品附加值相对偏低,但所需劳动力又相对较多。冷战结束后,西方外资将中东欧的汽车配件工业作为扶持行业之一,其初衷是,利用那里较强的汽车制造实力,将中东欧国家变为自己的汽车配件保障基地。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汽车配件工业现已在许多中东欧国家的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中东欧国家产品优质、竞争有序、健康发展的汽车配件工业为西方大型汽车集团放心地将整车生产基地转移至中东欧国家提供了保障,并也为中东欧国家发展自己的整车制造打下坚实基础。
三 内部市场潜力。目前西欧平均每百人拥有汽车60辆,而中东欧地区的汽车占有量却很低,甚至在俄罗斯、土耳其这样汽车占有量较高国家,平均每百人拥有的汽车也不足20辆。中东欧地区人口众多、收入增长迅速、地域广阔、石油资源丰富,加之那里目前人均汽车占有量较低,这些都是形成该地区未来汽车市场巨大发展空间的重要因素。德国普尔克市场研究所今年2月下旬发表的研究报告预计,仅俄罗斯的汽车市场就将在未来3年里至少增长60%,到2010年,俄罗斯市场需要的新汽车将超过370万辆。
有专家指出,目前中东欧国家汽车制造业呈现出的跨国化和集约化趋势正在使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匈牙利等国所处的所谓中欧地区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号称“新底特律”的世界汽车制造中心,它甚至有可能会成为世界最重要的汽车制造中心之一。
目前,在中东欧各国中,捷克在小汽车的制造方面占据领先地位,2006年共产汽车85万辆。中东欧地区的其他汽车制造大国还有波兰和土耳其。而在不久的将来,斯洛伐克的“汽车制造国”地位也会得到明显加强。德国大众集团已经进入斯洛伐克,法国的标致雪铁龙、韩国起亚等汽车集团也在那里有大规模投资。2007年,斯洛伐克生产的汽车达到57.1万多辆,较2006年的29.5万多辆接近翻番。
俄罗斯也是国际汽车集团看中并大举投资的一个重点国家,预计到2012年,西方主要汽车集团共将向俄投资42亿美元,俄罗斯的外国品牌小汽车年生产能力将达140多万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