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汽车衰落,中国应出海招兵买马
- 2012-2-6 15:50:00朱伟华
2012年日本汽车产业会何去何从?从目前看,由于日元升值导致日本出口汽车的海外价格提高,这必然降低当地消费者对日本汽车的需求。去年12月份日本的轿车、卡车和客车出口量较2010年同期下降了2.1%。本田汽车1月底也说,它的第三财季净利润下降41%,原因除了泰国洪灾外,主要还是日元升值。过去几年,日本国内的汽车需求每年都是15%以上的速度在下滑,多年来日本汽车公司是通过出口量增长来弥补国内市场下滑量,现在出现出口量和国内需求的双重萎缩,这对日本汽车而言无疑是很致命的。因为日本汽车产业在拉动日本制造业和解决就业方面是发动机,如果这个发动机输出功率降低,整个日本的企业都会出现开工不足,原本就糟糕的就业形式会进一步恶化。而日本一方面得进行福岛核电站善后,同时目前的雪灾也会进一步恶化日本的电力供应,恶化经济运行,经济不振则社会矛盾会激化,所以,对日本汽车公司而言,生产和出口汽车不仅是要赚钱,它具有稳定社会的价值。
日本汽车的衰落从其签订广场协议开始已经奠定,从那时起,日本汽车的命运就不掌控在自己的手里,它完全掌控在美国人的手里。虽然丰田、本田、日产在北美市场一度获得了极大成功,但实际上那段时间美国三大的产品根本没有和日系汽车产生直接竞争,美国三大主要销售SUV和大排量产品,而日系则靠小排量产品赢得客户。美国三大靠汽车金融赚取很大一部分利润,而日系汽车公司主要靠服务赢得客户。但即使是日系这样的模范汽车制造商也仍然无法对抗美国金融资本。在产品上无法与日系竞争的情况下,美国拿出了“会自动加速”这个打击海外汽车制造商的惯用手段,最终导致丰田大批召回,日系车在北美的厄运自此开始。虽然事后证实“自动加速”是“误会”,但结果已经难以改变。随后,美国陷入金融危机,购买力出现大问题,通用汽车获得救助,又通过破产甩掉包袱,而日系车在金融危机期间在北美承担了所有压力。祸不单行,北美经济刚缓过劲儿,日本又大地震了,这导致日系看着需求复苏也无力满足。在北美地区,日系汽车都有自己的工厂,本不会受日元升值的影响,但随着通用汽车等北美本土汽车制造商从破产阴霾中站起来,它们无债一身轻,在自家地盘对付日系车更是游刃有余——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破产重组完成的通用汽车很快就从丰田手中夺回全球第一大汽车制造商的名头,通用得到的,自然是日系车失去的。而欧洲深陷债务危机,购买力直线下滑,日系车也很难在那里有起色。至于亚非拉地区,那些地方需要的低端产品已经是中国本土制造商能够满足的,日系汽车已经没有多少机会。日元升值将持续摧毁日系车的出口业务,要活下去,除了现地化生产,日系车没有太多选择。
欧美市场汽车需求已经趋于饱和,而且通用、大众等当地厂商都拥有日系所不具备的地缘优势。在全球主要汽车增量来自中国的情况下,日系车唯一的盼头就是中国。但去年底,中国已经把整车生产从外资鼓励目录中剔除,这意味着日系在中国扩大产能将非常困难。事实上,日系厂商至少有两个很好的机会赢得中国市场。
其一,如果日本能抓住2001年后中国市场的机会,它本可借助中国市场稳定基盘,打击欧洲竞争对手,但它基本错失了这个机会。在大众、通用已经在中国站稳脚跟的情况下,丰田、日产和本田才逐步在中国市场投资,期间如果不是中国用韩国现代汽车平衡,日系汽车恐怕更难做出向中国进军的决心。这并不是日系汽车厂商缺乏前瞻力,正如我前面提到的,日系汽车公司,尤其是丰田,它关注的并不仅仅是造车赚钱的问题,它要为日本的国家利益服务。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日本就开始出现产业空洞化,日本的就业问题就开始恶化,作为日本汽车龙头企业的丰田自然不能只顾自己赚钱,它必须考虑日本国内就业的需要。所以,如果不是逼不得已,它不会选择现地化生产。无论中国的合资公司还是美国、东南亚的工厂,丰田在进行现地化生产时都是承受很大压力的。丰田日本员工工资占其总收入比例还不足0.5%,在中国生产和在日本生产的利润肯定没我们想象中那么大。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受法国资本方控制的日产就对进入中国市场步子走得很快,整个东风日产从很多方面看都不像日本汽车企业。
其二,如果日本能抓住过去几年中国急于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实现突破的需求,向中国转让混合动力和电动车技术,它也仍然有机会借助中国打翻身仗。无奈日本某些政客极端短视,始终把中国视为出口产业的竞争对手,不肯向中国转让技术,这导致中国向欧洲的德国寻求新能源领域的合作,有了德国合作伙伴,中国当然不会再在汽车新能源领域向日本妥协。不仅是能源领域,在传统能源领域,原本擅长制造小排量车的日系尽然无从得知中国政府的小排量鼓励政策,在通用、大众纷纷拿出大量节能小排量产品的情况下,日系车竟然普遍没有还手之力。这直接导致过去两年日系车在中国市场份额的下滑。刚刚过去的1月份,丰田在中国的总销量同比下滑了25%,这个当然也与过春节有关,但这对丰田及其供应商而言都是坏消息,也许丰田能够从后面几个月弥补这一下滑。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德系高档车中的奥迪和宝马在1月份有春节的情况下,销量同比都有大幅增长,对此我们只能理解为:买高档车的都不是春运的目标用户群。
前面我已经说过,日本作为汽车大国正在走向衰落,从广场协议签订到现在一直如此,目前日系车最大的优势在于它们积累多年的混合动力和电动车技术,这是唯一它能够挑战欧美汽车制造商的利器。与此同时,中国正从早期的低端仿制向中端产品爬升,这已经开始触及日本和欧美汽车厂商的核心利益,所以它们肯定会对中国自主汽车围追堵截。但中国一方面有国内市场做支撑,在外资品牌无法扩大产能而国内需求仍然在增长的情况下,时间是站在自主品牌一边的。另一方面,中国自主汽车厂商能够从政府层面获得政策和资金支持,在日系出口下滑的情况下,中国能够利用手头资金从日本收购汽车零部件企业,能够在日本或者欧美建立桥头堡,在那里招兵买马,通过找到高端技术人才来升级国内汽车产业,最终实现对日系车的赶超。
最近几个月,吉利的沃尔沃在欧洲收购萨博的研发人才,观致汽车从全球招聘到的一流汽车人才都是这一战略的典型代表。目前看,丰田和本田都在力推混合动力产品,而日产则在全球推广电动车。这是日本汽车产业在高技术领域与欧美厂商的最后一战,如果这一战失败,将彻底动摇日本汽车制造大国的地位。中国自主品牌在这两个领域实力都不强,只有观战的份,但无论谁胜,对中国车企都没啥影响,它们在中国都有利益,最终如果要谋求在中国市场成功,都得与中国车企分享技术,只是价格高低和时机问题。如果我们的自主品牌在这方面有所建树,届时我们的代价会小很多甚至无需代价——自主品牌2012年应该大踏步走出去,卖车不重要,收集市场信息、买人买设备更重要!
责任编辑:fs
- 2009-8-17 11:21:00珍爱生命 拒绝危险 凯美瑞现象何时了?
- 2009-9-28 10:00:0010万至15万元区间中级车选购 哪款车更适合你
- 2009-11-11 9:31:00日系新车满意度下滑 频繁召回影响最大
- 2009-11-18 9:48:00广州车展七年之“养” 迫使车企重视华南
- 2010-12-22 9:31:00广州车展释放车市“调整”信号
- 2008-2-19 16:16:00雅力士新飞度劲翔新雨燕--日系4小强大PK
选车工具
-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