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技术
模糊搜索  
轻如蝉翼且坚如磐石 浅谈汽车车身材料
2010-2-22 8:59:00     新浪汽车    
关键词:汽车材料,加工,新技术

汽车从诞生之日起一直处于加工、制造业中比较前沿的领域,很多新技术、新材料首先应用于汽车工业。很多汽车爱好者对各种新型发动机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和悬挂技术如数家珍,但对车身技术了解相对较少。车身是汽车构成中的最重要部件,作为承载汽车上的所有组件的结构件而存在,做个简单的比方,车身就如同人的骨骼,而发动机、变速箱、转向机、车桥、悬挂如同脏器、肌腱一般附着在骨骼上。如今的人们对汽车的安全性要求甚高,而这与车身材料息息相关,但目前很多人都对车身材料不了解,甚至存在误区,这里我将与各位简单探讨一下当今车身材料的现状与发展。

最早的车身设计源自于厢式马车
最早的车身设计源自于厢式马车
非承载式车身
非承载式车身

汽车诞生之初,车身结构是在马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主要分为底盘和车厢两部分,也就是今天所说的非承载式车身。这种车身结构简单,承载能力好,如今依然广泛应用于载重汽车。但是非承载式车身的扭转刚度差、自重大、重心高等缺点限制了其在轿车领域的应用。因此工程师们开发出了承载式车身,将底盘与车厢一体化,由此车身成为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一重要技术诞生改变了如今车身技术的格局,也推进车身材料的快速进步。



钢制车身:

钢一直是制造车身的主要材料,从铁器时代开始,人类应用铁这种黑色金属已经有近3000年的历史了,可以说铁是人类最熟悉的金属材料。直到工业革命,随着冶金技术的进步,铁合金中碳含量较低的一类:“钢”开始大量应用。由于碳含量低,钢要比铁具有更好的韧性,不容易折断且易于加工。早期的汽车使用的正是低碳钢,锻造成形的厚钢板构成了底盘大梁,较薄的钢板冲压成了车厢。这种制造方法一直延续到承载式车身诞生。

承载式车身结合了大梁和车厢
承载式车身结合了大梁和车厢

承载式车身的制造中主要使用冲压成型,一种通过挤压使平整的钢板在模具中成形的冷加工工艺。由于采用压力成形法,所以冲压加工的材料存在一种矛盾 — 强度高的材料塑性差,不容易成型。而强度低的材料容易成形,但成形后的零件强度偏低。此外,上世纪90年代受到碳排放政策限制,汽车轻量化备受重视,在这方面新材料汽车优势明显。面对竞争压力,钢铁企业开始了超轻钢制汽车车身UISAB(Ultra Light Steel Auto Body)项目,旨在开发出一种重量轻、易于加工又具备高强度的钢材。

责任编辑:xj
首页   1  2  3 后一页  尾页
复制本网址,发给POPO/QQ/MSN好友共享】【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发表评论
您认为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吗?请为这篇文章打分(5分为最好)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美图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