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目前各大汽车厂商几乎所有的产品研发、生产工作都是以平台为核心,因此汽车平台也成为了我们时常提及的一个概念,那些有实力的汽车生产商能在同一平台上衍生出不同风格特点,不同品牌,甚至不同功能的汽车产品。平台战略为何能在汽车工业中大行其道?汽车平台对于我们消费者又有怎样的意义?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讨神奇的平台。
关于平台的误解
与发动机、变速器等汽车核心部件相比,平台的概念显然更为抽象,因此也存在着不少的误解。首先平台不是生产线,虽然从生产工艺上来说,共线生产是平台的一大优势。由于同平台产品的零部件有着大规模的通用性,这使得许多部件的装配可在同一生产线上完成,但两者的关系并不是可逆的双向性,生产线并非某一平台的专属品。生产线是生产场地和生产设施等的统称,现在很多生产线都是柔性生产,也就意味着同一生产线上可以生产不同的车型,例如上海大众的领驭与途安,虽然既不属于同一类车型,也不属于同一平台,但却可以共线生产。
同平台产品一定要有相同的悬架结构与轴距尺寸吗?早在平台概念诞生初期,同平台的汽车产品的确有着严格共用底盘部件的特点,但随着市场对多样化需求的加剧以及技术的进步,平台概念也在发生着改变。
虽然尽可能多的采用通用化、标准化的部件一直是汽车平台的实质,但根据不同的产品定位,以及个性化的需求,那些被模块化了的部件也可以被替换。例如速腾与开迪,虽然两者都是大众PQ35平台上的杰作,但由于定位不同,强调舒适性与操控性的速腾采用的是多连杆式独立后悬架,而以载物为设计指导的开迪则采用了成本低廉的整体轴加钢板弹簧结构。
『柔性生产线可以同时生产属于不同平台的车型』
轴距问题更容易举例说明,即使相同车型有时也会根据需求推出长轴版,例如国产的奥迪A6L与宝马5系长轴距版。同平台的不同产品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尺寸或轴距上的调整,例如衍生于大众PQ46平台的大众迈腾和斯柯达速派,虽有相近的产品定位,但两者在轴距尺寸却有着52 mm的差别。
如何理解现在的汽车平台
既可以采用不同的生产线生产,悬架结构和轴距尺寸又不一定相同,那如何理解现在的汽车平台概念呢?这还需要从汽车生产的演变说起。
自第一辆汽车问世起,汽车的生产方式就不断地发生着重大的转变。首先是福特在制造T型车时创造出影响整个世界工业的生产工艺——流水线生产,这种生产方式大幅度降低了生产周期和成本,同时也降低了售价。
随着科技进步和市场的变化,一个型号的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大批量生产方式逐渐变得不能适应竞争,在上世纪80年代,产生了“汽车平台”的生产概念。世界上第一个轿车平台在德国大众诞生,通过平台战略的实施,大众公司整合了产品系列,大大降低了成本,同时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加快了新产品推出的速度,这一战略使德国大众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而现在,又出现了“模块化”的生产方式,它比“汽车平台”的生产方式更进了一步,或者说是一种新型的“汽车平台”。利用“模块化”生产方式,汽车厂商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汽车模块的选择和匹配设计,优化汽车设计方案,有利于提高汽车零部件的品种、质量和自动化水平,提高汽车的装配质量,缩短汽车的生产周期。
这种“模块化”的设计思想还有着很大的灵活性,可以大大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一个平台可以生产出适应全球不同市场的产品;在制造方面,同一平台的产品大量采用通用化的零部件和总成,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和采购成本;在研发方面,一个平台上实现了技术突破,等于这个平台上搭载的所有产品都实现了技术突破,大大降低了开发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