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元及以下市场 减税政策效应小于感受 今年价格竞争在所难免
10万元及以下车市场占有率持续增长,2009年全年销量占总销量的比重达到47.4%,比2008年仅增长了0.85个百分点。10万元及以下轿车销量比重持续增长的态势始于2004年,其中,2004年对2003年的销量增幅最大,达到了12.5个百分点,其次是2008年比2007年增长了2.6个百分点,2009年的增长速度位列第五。由于10万元以下轿车除桑塔纳和奇瑞东方之子外,其他全是1.6升及以下排量轿车,且这三种产品占该细分市场的比重并不大,不足以对趋势构成影响。因此,纵观历年销量结构变化的情况,小排量车市场份额并没有出现突发性的变化,甚至增速低于多数没有政策鼓励的年份。通常对政策效应大小的评估是要通过市场结构的变化来量度,从历年市场结构的变化看,在轿车市场上(不包含微面等交叉车型),“消费税减免促进了小排量车的增长”的说法缺乏数据支撑。
据了解,今年县级城市销量增长明显,市场增长的贡献主要来自3、4级市场,而不是传统的大城市。如果说政策效应,最大的影响有几方面,第一,取消二级以下公路的过路过桥费,政府在医改方面取得了进展,减少了后顾之忧的人们将银行里的钱取出购车。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当人均GDP达到3000~5000美元时,汽车将开始大量进入家庭,我国已达4000美元,人均GCP 3000美元线从东部向西移动,导致了全国市场的扩张。第三,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一些消费者对未来预期不佳,因此持币待购,随着政府刺激经济政策的实施,以及一系列利好的经济数据披露,导致消费者放心消费。因此,从数据上表现为,2008、2009两年的平均增长率为27.7%;或者将这种数据表现解释为,近两年国内市场处于平稳增长状态,而非爆发性增长。另外,北京的限行政策、广州的“禁摩”等地方性政策纷纷出台,都促进了区域市场消费的增长。以北京为例,去年北京大约2、3平方米的房价就相当于一辆轿车的价格,而且北京又是一个超大型城市,有车一族每天上下班里程在20~50公里之间的大有人在,在“不差钱”的情况下买车解决自由行的问题非常正常,造成一些有房人购买了第二辆车。这种购车行为来自两方面的动因,一是解决当前限行带来的麻烦,二是防备北京实施单双号限行政策。过去几年,随着市场保有量的增加,北京轿车市场的增长率已经回落,去年北京市场突然出现了爆发性的增长,这种情况是典型的政策效应。所有这些都指向一个结论:在轿车领域,减税政策效应并不像媒体所说的那样神奇。虽然,岁末出现了一轮抢购小排量车的小高潮,但这个高潮带来的销售增量对整体市场结构的变化几乎没有影响。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个别企业在报送的数据中大量“掺水”,“掺水”最多的部分就在小排量车部分,个别企业向媒体发布的销量数据远高出公安部统计的上牌数,如根据某企业向媒体发布的F3轿车的月销量统计,前11个月累计销量与上牌数的差额达到35%。有业内人士指出:“因为有军、警用车、出口等不在公安部上牌数统计内,合资企业报送数据与上牌数的差距在5%~8%为正常;如果是一个企业几乎没有出口,军警用车又非常少,这个差值在5%以下为正常,如果超过了30%,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如果将这些水分挤出去,小排量车在整个市场中的比重比当前数据显示的还要低。换言之,减税的政策在轿车领域的效应到底有多大值得商榷。
2009年10万元及以下轿车销量比2008年增加了1215293辆,增幅达到53%;其中,6万元及以下车型销量为1411067辆,比上年增加了514599辆,增幅达到57.5%;7万~10万元及以下车型的总销量达到2098839辆,比上年增加了700298辆,增幅达到50.1%。但值得注意的是,这其中高价车市场规模的增幅为46.6%,而低价车市场规模的增幅为60.5%。高价车的销量增幅大于市场规模的增幅表明,高价车中低端车销量大于高端车销量;同理,低价车中高端车的销量大于低端车。2009年10万元及以下车型的市场销售平均价为7.47万元,即该市场中偏上价格的产品成为市场主力。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平均价处于逐年提升的态势,比2005年上升了0.78万元,即10万元及以下市场的消费结构正在向高端悄然提升。
从单一系列产品销量看,10万元及以下市场中的高端车细分市场,单一产品平均销量为40362辆,低端产品平均销量为35277辆。根据德国大众的分级标准,去年我国新增产品系列21个,其中C级车1个,B级车6个,A级车占13个,A0级1个,A00级为零。A级车和B级车新品种的增量是历年来最多的。由此可见,第一,由于单一车型的平均销量太小,其利润不足以支撑研发费用,或者说远达不到盈亏折返点,因此A0级、A00级产品的市场整体份额将处于逐步缩减状态,A级车将在激烈竞争中逐步扩大,随着来年新品的继续进入,A级车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再加上政府减税力度的下降因素,2010年10万元及以下市场中的6万元及以下市场将出现价格战,在惨烈的价格战中,自主品牌的生存环境将更加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