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万~21万元市场可谓一路收缩。上半年该细分市场销售轿车143866辆,同比增长率为-4.6%;市场份额从去年全年的5%下降为4.5%,比去年同期少销售6987辆。从各月的表现看,1月销量在大盘中所占比重最大,为5.87%,到6月份则滑落到2.16%。
14万~17万元市场处于波动下行状况。上半年该细分市场共销售轿车328733辆,同比增长率为-6.1%;市场占有率从去年全年的13.1%下降为10.3%。各月销量比重高低互见,在9%~11%之间波动。
11万~13万元市场走出了大幅增长的行情。1~6月,该细分市场共销售轿车766535辆,同比增长62.8%;市场占有率从去年全年的19.8%增长到24.1%。分月看,市场走出了前高、中低、后高的图线,市场份额从1月的25.16%下降为3月的21.96%,而后逐月增长,到6月达到了26.55%。
7万~10万元市场走出了销量比重微弱增长的行情。上半年该细分市场共销售859774辆,同比增长12.7%;市场占有率仅从去年全年的28.4%上升为28.6%。分月看,该细分市场的销量份额划出了前低、中高、后低的曲线,销量份额从1月的25.03%爬升至5月的30.90%,6月下降为27.73%。
6万元及以下市场走出了销量比重前高后低的行情,上半年共销售轿车641066辆,同比增长28.9%;市场份额从去年全年的18.2%增长为20.0%。分月看,销量比重从2月的最高点24.35%下降为6月的最低点17.73%。
就整体看,7万~13万元市场的销量比重呈逐年上升的态势,其销量份额已经从2003年的32.5%上升为今年上半年的52.6%,因此值得厂家关注。
看顶尖销量的背后
在高端市场上,最值得称道的是奥迪,奥迪A6、奥迪A4两个级别的车总共销售63464辆,同比增长34.2%。其中,奥迪A4L表现最为抢眼,上半年累计销售14789辆,同比增长26.8%;最值得关注的是,6月销量达到3478辆,同比增长123.1%。A6的销售同样可圈可点,上半年销售48675辆,同比增长10.9%;只得注意的是,奥迪A6的销量呈稳定上升的态势,6月单月销量就达到9477辆,同比增长41.3%。
由于奥迪在高档车中属于基数最大的产品,其销量的暴发性增长不仅值得汽车行业的关注,同时值得经济界的关注。因为奥迪的用户除了部分政界用车外,大部分的消费对象是中国商界的精英。这部分人出手购车了,说明商业、企业界对未来预期的相好。来自企业的内部的消息显示,目前一汽大众三班生产,奥迪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其中尤以奥迪A4L的缺货状况为甚。
有日系三杰之称的凯美瑞、雅阁、天籁,从总量上看,依次销量分别为:70461、79997、45670辆,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0.7%、8.6%、157.6%。从日系三杰的销量态势看,天籁完全可能实现后来居上。但从销量的细分情况看,消费者似乎更青睐2.0L产品。从表面看,凯美瑞走出了罕见的同比下降行情,但凯美瑞2.0 却实现了同比增长19.6%;雅阁的增长率比往年也大为下降,但雅阁2.0却创造了同比增长160%的好成绩;天籁在非常漂亮的销售数字中,天籁2.0的数字更为抢眼,其增长率竟然达到了209.7%。
从奥迪增长的情况,以及不同价格段细分市场的情况看,未来日系三杰中等排量车的销量可能回升。原因在于,当前商界、企业界对中国未来经济基本面走向比较看好,在高档车消费的带动下,中档车的消费有望逐步启动。
中档车中,上海通用的凯越和北京现代的悦动销量均超过了10万辆,成为市场上当之无愧的领头羊。凯越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1.6L车,上半年共销售109819辆,同比增长86.8%,而其1.8升车的销量下降了80%以上。悦动增长的动力同样来自1.6L车,其中1.6MT销售62208辆,同比增长299.3%,1.6AT销售48628辆,同比增长218.0%,而1.8升车全部为负增长。从这两个品牌产品的狂长,以及消费者在排量方面的偏好可以看出,汽车振兴计划中,对1.6L及以下排量产品减征50%的消费税的政策,明显地影响了消费者在同品牌产品中对排量的选择。同时,从这两个品牌产品月度销量增长率逐步减小的情况,以及细分市场的变化看,消费政策对消费偏好的拉动效应或许正在逐步减弱。
低价车中,上半年销量超过10万辆的有比亚迪F3系列和一汽大众的捷达,其销量分别为:113846和109155,增长率分别为100.1%和-0.4%。比亚迪F3的确创造了个奇迹,在一个增长率并不高的细分市场内,实现了销量的倍增;从竞争关系看,F3似乎是吃掉了原本属于奇瑞主力产品旗云的市场,同时从旗云的销量看,目前已通过车型的转换回避了和F3的正面交锋。捷达销量的下降实数产能不足所致,目前一汽大众已将产能优先向迈腾、速腾等高价值产品倾斜,而且一汽大众的大众品牌也处于三班连续生产状态,产能已经达到极限状态。因此,捷达的销量水平不会有新的变化,今年的紧张状况难以改变。
基本评价
上半年我国在全球表现最为抢眼,也让业内所有专家和厂家跌破了眼镜。中国市场的“异常”表现来自几方面的因素,一是中国人普遍的消费习惯:1、几乎全部是现款消费,不赊帐、欠账、几乎不贷款;2、量入为出,消费量绝不超出自己的支付能力。二是政府一揽子振兴经济的政策,上半年的贷款额度已经远远超过了政府承诺用于振兴经济的4万亿元,从国际金融机构到中国的企业界、商业界,甚至到普通百姓,对未来中国经济的预期都一致看好,这让消费者敢于拿出钱来消费。三是中国现阶段的支出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很多购车者的钱来自年轻夫妇自己的积累和双方的父母的支持,即购买一辆车的钱是6个人的积蓄,这就是为什么经常见到很多年轻人开的车的价格远远超出其正常工资支付能力。
尽管不少经济学家对下半年通货膨胀给出了预期,但中央政府表示将继续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同时,包括IMF在内的几乎全球所有经济机构,都对中国实现保8目标表示乐观,没有理由给出下半年宏观经济下行的预测。因此,消费者对未来的信心不会受到打击,以私人消费为主的轿车市场自然没有下行的道理。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汽车以旧换新政策的推出,对于报废旧车后购买超过1.6升的轿车将得到补贴,该政策可能使本应逐渐恢复的中级车市场提前热起来。
我们可以给出一个定义性的说法,今年的车市的火爆是刚性需求加政策鼓励所致,下半年这个基本面没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