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税效应或被夸大 轿车市场增长正常
——4月正则轿车指数分析
根据全国乘用车联席会统计,今年4月全国共销售轿车586900辆,同比增长33.3%;1~4月共销售1993149辆,同比增长10.5%。根据北京正则大成汽车信息咨询中心提供的数据,4月我国轿车市场规模达到771.9亿元,正则轿车市场规模指数达到828.3点,为我国轿车销售史上最高点位;4月份正则轿车价格指数为87.3,市场销售平均价为13.2万元,为轿车同月销售史上最低价。今年1~4月我国轿车的市场销售平均价稳定在12.7万~13.5万元之间,市场处于价格稳定市场规模稳定增长的态势。
减税政策的效应或被高估
今年前4个月的市场结构发生了一些周期性的变化痕迹,小排量车减税政策对推动低价车的销量增长,没有起到推动作用的迹象,而或许这个作用只是把原本周期性的波峰推得更高些而已,即便是对小排量车也并没有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今年1~4月,低于11万元的轿车销量比重为48.7%,比去年全年的比重增加了2.2个百分点,其中价格低于7万元的轿车销量比重,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3个百分点,7万到不足11万元的轿车销量比重,比去年总水平下降了1.1个百分点。而10万元及以下的轿车(除桑塔纳外)都是1.6L以下排量的产品。有专家据此认为,这是减税政策所带来的市场变化。值得注意的是,2007年7万元以下轿车的销量比重为17.6%,去年为18.2%,而这一价格段产品销量比重最大的年份在2005年,当时的比重为22.9%,即现在的比重并未达到这一市场的最大值,且2005年也是市场最低迷的年份。从历史数据看,每当市场低迷的年份,7万元以下轿车市场的比重都要冲高。因此,今年7万元以下市场的增长,应当看作是去年增长的延续,如果减税政策有作用,也最多是辅助作用。而同时,7万~11万元以下市场的销量比重却有所下降,但该细分市场的比重从2005年的18.3%持续增长,直至去年的28.4%。为什么在有政策支持的情况下,其市场比重下降呢?简单地从数据角度回答,原因在于该细分市场销量增长的幅度低于平均增长的幅度。而要追究的是,为什么在政策的支持下,其增幅还低于平均增长的幅度?
在细节上值得注意的是,4月份7万元以下轿车的销量比去年同期多销售35828辆,7万~11万元以下轿车销量同比增加了37842辆,即低价车的高端市场有抬头超过低端市场的迹象。而这一迹象能否成为趋势,尚待观察。
从11万元以下轿车市场的发展趋势看,该细分市场从2003年开始,销量在整个市场中的比重逐年提升,以前并没有任何促进小排量车消费的政策,而今年提升的幅度并非最大。难道这就可以断定低价车的增长归功于政策效应?有关人士认为,减税政策可以带来两波增长,一波是年初——政策刚刚出台,一些有消费意向但手头钱紧的消费者提前出手;第二波在年末,一些想购车的消费者在政策尚未失效前出手,搭乘减税政策的“末班车”。但从年初的情况看,似乎并未从市场份额的变化中看到减税政策带来的“波”动,而是顺势平稳增长。如果在有政策支持的细分市场上没有看到第一波,那么第二波出现的可能性有多大呢?
因此,不能笼而统之地用一个政策效应表述今年前4个月的市场变化,而应当站在市场发展规律的角度看待市场,应当与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和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相联系,毕竟影响消费的因素是多样的,在各种因素的交织中,单一的政策因素很难起到推动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况且,根据我国当前的货币政策,经济学家对未来宏观经济的走势有“V”型说,还有“W”型说。按“V”型说,现在市场已经见底,未来将一路增长;按“W”型说,二季度将是中国经济的一个高点,而三、四季度可能再次出现下降,再次回升将出现在明年。宏观经济对轿车市场的影响尚待观察,一个单一的减税政策在宏观背景下的影响力能有多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