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于日本政府宣布“购买”钓鱼岛而引发的中日争端,媒体纷纷爆出日系车在中国汽车市场遭抵制、市场份额连续下降的消息。然而,统观各种报道所采用的数据,或来源不详、或口径不一,甚至出现一些混淆,人云亦云、以讹传讹,不一定能够真实地反映客观存在。
为此,笔者整理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近年间所公布的数据,希望能够用准确、翔实、权威的数据,来看一下日系车的市场份额是怎样下降的,到底下降了多少?
下面先就文中将要涉及的乘用车、商用车,以及日系车等几个概念作一个解释。
从2005年开始,我国汽车行业采用新的车型统计分类,国产汽车是由两大部分组成的,即乘用车与商用车。从设计和技术特性来说,乘用车主要用于运载人员及其行李/或偶尔运载物品,包括驾驶员在内,最多为9座的汽车;商用车是用于运送人员和货物的汽车,也就是包含了所有的载货汽车和9座以上的客车。从销量上看,乘用车远多于商用车而占总量的大多数。
乘用车主要包括轿车、运动型多用途车(也称:SUV)、多功能车(也称:MPV)等3大部分。其中,轿车的销量又占了乘用车销量的大多数。
此前各种媒体报道所说的日系车在中国汽车市场遭抵制,大多是指乘用车或轿车。
日系车是指中日合资企业在中国境内生产的汽车,通常多指乘用车或轿车。
首先,在过去近5年时间里,日系轿车在中国轿车市场的市场份额下降近十个百分点,2011年至今年8月仅下降1.5%。因此,最近几年,日系轿车所占的份额,经历了循序渐进的下降过程,近两年并没有出现急剧下降。见表1。
表1、近年日系轿车销量(万辆)、增长幅度(%)、所占比例(%)
年份 销量 同比增长 占比
2008 155.60 28.91 30.83
2009 185.74 19.37 24.85
2010 215.86 16.22 22.74
2011 218.73 1.33 21.61
2012 145.91 - 21.21
(1-8)
2008年,日系轿车在中国市场的份额达到峰值。中国汽车工业产销快讯当年的评价是:“在外资品牌中,日系表现相对出色,共销售155.60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30.83%,市场占有率较上年提升1.92个百分点”。
从表1亦可以看出,日系轿车在2008年达到最大的市场份额后,随即迅速下降,在2009年下降近6个百分点,而2010年下降超过两个百分点。众所周知的原因是:由于受到刹车门、漏油门和召回门等一系列日系车自身因素,以及部分日系在华零部件企业员工因薪酬待遇等因素罢工等影响。
此后,虽然有日本大地震、金融危机延续等若干重大因素影响,日系轿车市场份额的下降幅度仅有1.53%:即从2010年的22.74%,到今年1-8月的21.21%。
因此,日系轿车市场份额的下滑,主要还在于早先几年(2009年-2010年)在品质、口碑、服务等方面受自身负面因素所累,受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不甚突出。
日前,由于日本政府宣布“购买”钓鱼岛而引发的中日争端,媒体纷纷爆出日系车在中国汽车市场遭抵制、市场份额连续下降的消息。然而,统观各种报道所采用的数据,或来源不详、或口径不一,甚至出现一些混淆,人云亦云、以讹传讹,不一定能够真实地反映客观存在。
为此,笔者整理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近年间所公布的数据,希望能够用准确、翔实、权威的数据,来看一下日系车的市场份额是怎样下降的,到底下降了多少?
下面先就文中将要涉及的乘用车、商用车,以及日系车等几个概念作一个解释。
从2005年开始,我国汽车行业采用新的车型统计分类,国产汽车是由两大部分组成的,即乘用车与商用车。从设计和技术特性来说,乘用车主要用于运载人员及其行李/或偶尔运载物品,包括驾驶员在内,最多为9座的汽车;商用车是用于运送人员和货物的汽车,也就是包含了所有的载货汽车和9座以上的客车。从销量上看,乘用车远多于商用车而占总量的大多数。
乘用车主要包括轿车、运动型多用途车(也称:SUV)、多功能车(也称:MPV)等3大部分。其中,轿车的销量又占了乘用车销量的大多数。
此前各种媒体报道所说的日系车在中国汽车市场遭抵制,大多是指乘用车或轿车。
日系车是指中日合资企业在中国境内生产的汽车,通常多指乘用车或轿车。
首先,在过去近5年时间里,日系轿车在中国轿车市场的市场份额下降近十个百分点,2011年至今年8月仅下降1.5%。因此,最近几年,日系轿车所占的份额,经历了循序渐进的下降过程,近两年并没有出现急剧下降。见表1。
表1、近年日系轿车销量(万辆)、增长幅度(%)、所占比例(%)
年份 销量 同比增长 占比
2008 155.60 28.91 30.83
2009 185.74 19.37 24.85
2010 215.86 16.22 22.74
2011 218.73 1.33 21.61
2012 145.91 - 21.21
(1-8)
2008年,日系轿车在中国市场的份额达到峰值。中国汽车工业产销快讯当年的评价是:“在外资品牌中,日系表现相对出色,共销售155.60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30.83%,市场占有率较上年提升1.92个百分点”。
从表1亦可以看出,日系轿车在2008年达到最大的市场份额后,随即迅速下降,在2009年下降近6个百分点,而2010年下降超过两个百分点。众所周知的原因是:由于受到刹车门、漏油门和召回门等一系列日系车自身因素,以及部分日系在华零部件企业员工因薪酬待遇等因素罢工等影响。
此后,虽然有日本大地震、金融危机延续等若干重大因素影响,日系轿车市场份额的下降幅度仅有1.53%:即从2010年的22.74%,到今年1-8月的21.21%。
因此,日系轿车市场份额的下滑,主要还在于早先几年(2009年-2010年)在品质、口碑、服务等方面受自身负面因素所累,受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不甚突出。
其次,在过去近3年时间里,日系乘用车在中国乘用车市场的比例下降超过两个百分点;2011年至今年8月仅下降0.5%。因此,最近两年,日系乘用车市场份额的下降微乎其微。见表2。
表2、近年日系乘用车销量(万辆)、同比增长(%)、所占比例(%)
年份 销量 同比增长 占比
2009 219.66 - 21.26
2010 268.84 22.39 19.54
2011 280.74 4.43 19.40
2012 189.51 - 19.04
(1-8)
从表2可见,2010年,与刹车门、漏油门、召回门和爬坡门等一系列日系车自身因素相关,日系乘用车市场份额的下降已经超过1.5%。那么,此后近两年时间(即2011年至今年8月),日系乘用车市场份额仅下降0.5%。
综上,无论日系轿车,还是日系乘用车,市场份额的较大下降主要出现在之前几年;市场份额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源于日系车在品质、口碑、服务等自身的因素所致。当然,如果两国间关系继续恶化,日系车市场份额的大幅下降或将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