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家专栏 > 刘葳漪

难道“限行”才是汽车产业关键词

  • 来源:选车网 作者:刘葳漪2016-5-1813:42

和汽车产业如影随形,“限行”成为近几年最具中国特色的汽车业界关键词。

620.jpg

作为首都,北京是最早实施限行、限购的城市,期间,这些措施不断升级:进入北京市六环路(不含)以内道路行驶,须办理进京通行证件;工作日7时至9时、17时至20时,禁止载客汽车进入五环路(含)以内道路行驶;工作日9时至17时,执行按车牌尾号工作日高峰时段区域限行的交通管理措施。

2015年11月27日起,北京市二环路主路(全线),长安街及延长线每天6时至22时,禁止外省、区、市核发号牌(含临时号牌)的载客汽车通行。

比起北京的“限购”、“限行”,上海丝毫不示弱。2016年4月15日,上海市将之前的外地车牌限行措施升级,每日7时至10时、15时至20时,以下12条高架道路及隧桥禁止悬挂外省市机动车号牌的小客车、使用临时行驶车号牌的小客车、未载客的出租小客车及实习期驾驶员驾驶的小客车通行(周六、周日、国定假日除外)。

同样是直辖市的天津市,“限行”这一措施已经陪伴市民们两年有余。自2014年3月1日起,在天津,工作日(法定节假日除外)每日7时至9时和16时至19时,禁止外埠牌照机动车在外环线(不含)以内道路通行。

直辖市的垂范作用,直接在省会城市开花结果,杭州、南昌、成都、广州、济南... ...都有不同程度的限行措施或落实细则准备实施。

令人关注的是,今年5月16日,深圳新“限外令”正式启动执法。非粤B牌车主在深圳辖区工作日早晚高峰行驶违反限行规定的,从第三次起将处300元罚款、记3分。

连象征着欣欣向荣、朝气蓬勃的“特区”都开始限外,我能说,这是历史的倒退么?在一线城市如雨后春笋般的“限购”、“限行”,我能说,这是和“市场经济”背道而驰的懒政么?

甭动不动就纽约、悉尼、多伦多,就说离北京距离不远,同样定位亚洲的东京,面积2162平方公里,是北京的1/8,人口接近北京的2倍,人口密度是北京的5倍,机动车保有量超过800万辆(北京的机动车保有量560万辆左右)。东京从未有任何限行、限购措施,为什么?

当然,笔者绝不会轻易将这个答案错过,下一篇文章将专门写写东京的交通。

回看国内,我们花这么多人力、物力和时间来“限外、限牌、限购”,管理成本和其他成本同时大幅增加,百姓的生活质量却在下降。相关部门不去解决运行能力的增容,不去检讨盲目发展的规划错误,不去扩展公共交通,而把重点放在限制公民的出行自由上,最终会导致各种恶性循环。

泱泱大国,各地纷起限外令,纷纷对公民的私有财产使用加以干涉、限制,还乐此不疲,愈演愈烈,实在和时代不符,和市场经济不符,更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符。

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的管理部门,才能真正以人为本,与人为善。不将本位主义作为治理手段,不饮鸩止渴,顾此失彼。

<< 上一页1下一页>> 本页阅读全文
按键盘上的"← →"键也能翻页

关键词:限行 限购

责任编辑:zhonglin

分享给好友:

历史数据汽车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