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采访曹德旺——福耀玻璃(全球汽车玻璃最大企业)的掌门人。我问:“您对自主品牌的发展怎么看?”这位68岁的老先生回答:“我看好大众。”我以为他没听清楚,又追问了一句:“您是否看好自主品牌?”他回答说:“我看好进口品牌。”另一位同行说:“曹总已经回答了,别问了。”
与自主品牌在过去若干月连续的市场下降相比,这个回答更具冲击力,因为这个判断出自非常爱国的企业家。而持这种看法的自主零部件企业不止一家,尽管福耀玻璃和其他自主的零部件企业一样,宁可赔钱也要给一汽红旗、给上汽荣威950等中国高端轿车配上最好的零件,用上最先进的技术,为建立自主的汽车工业,为制造出最好的自主品牌产品,他们可谓不遗余力。
汽车产业对相关产业的带动力最强,因此成为发达国家必保的战略性基础产业,谁掌握了产业链,谁就能在未来工业经济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但中国打开对外合资合作大门30年,我们的自主品牌乘用车始终没有真正自立,更不用说掌控产业链了。
相煎何太急
自主品牌连续数9月市场份额持续下降,且看不到回升的光景,自主品牌何以落得如此地步?
首先是自主品牌遭遇到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吉利、奇瑞等一批自主乘用车企业均为“90后”,至今还是不足20岁的“孩子”,由于年轻不懂事,导致在发展方向上选择了低质、低价,走低端市场的策略,导致自主品牌自己给自己戴上了“低质低价”的歪帽子。随着中国消费水平的提高,随着市场的成熟,人们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低端路线走向末路。
其次是品牌方面的无知,不少企业将品牌与产品系列混为一谈,造成一个小小的企业要同时打几个品牌,导致难以形成强势品牌。最终造成,以低品质汽车、弱势品牌、低盈利能力的羸弱之旅,与高品质车、强势品牌、盈利能力很强的跨国公司竞争的被动局面。
第三是义和团意识,尽管我们的自主品牌都很弱小,拥挤在一个狭小的市场空间内,不仅各自为战,而且相互敌对,甚至还相互诋毁,为搞垮对手不惜一切手段,无中生有、将其小问题尽可能低放大等等。表面看在攻击中一时得手,实际上因为同在自主大旗下,任何自主品牌所遭遇的信任危机,都对自己也具有杀伤力。这种自相残杀的行径,进一步恶化了各自的生存环境,强化了洋品牌的优势地位。
实际上,无论从车展上的产品看,还是从市场上自主品牌的商品车看,近些年自主品牌的产品品质、技术水平、工艺水平都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和发展,但信任危机已经成为制约自主品牌发展的瓶颈。这个瓶颈没有人会帮助自主品牌打破,唯有在超越自我中赢回消费者——上帝的信心,这才能突破瓶颈。
“90后”各位掌门人,各位媒体的朋友们,“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呀。质量无国界,说的不仅仅是产品质量,还有做人的质量。如今自主品牌所面临环境之恶劣,甚至超过抗日战争时期。那时候是中国军民可以“以时间换空间”,而今却是洋品牌在 “以时间换空间”,且已经获得了明显的优势。更有甚的是,现在还不是自主品牌最困难的时候,最困难的时期将出现在市场下降的年份。
此时此刻,自主品牌太需要团结一致了,太需要广大消费者再看看自主品牌,甚至和同价格的合资车做个对比。
艰难的反攻之战
其实,在自主品牌市场份额下降之前,各厂家已经开始改弦更张,走上了品质之路、技术之路,以夺回失去的中国市场。
从目前媒体的热词看,遭到攻击最多的自主品牌是长城和江淮,这两家企业都是在资本市场表现良好的企业;其中一家是私营企业的代表,一家是国有企业的代表,这两家企业都没有合资背景,如果这两家企业被打倒,将是对中国自主的汽车工业最沉重的打击。
长城汽车在向高端SUV进军的过程中,为了将尽善尽美的产品呈现给消费者,保证在中高端SUV市场站住脚,仅仅是上市的时间晚了点,况且是厂家非常开放地告诉公众,他们在解决一些细小的技术和工艺方面的问题。于是,引得一些“大碗”以为抓住了“新闻”,尽管“大碗”连车都开不好,依然以专家的自居对长城大加挞伐,完全无视长城在造车方面严谨的精神,完全无视长城H8在技术方面取得的长足进展,完全无视在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等方面自主研发所取得的成果。有如此严谨造车精神的企业,中国人应为之骄傲,赞扬还嫌来不及,何况攻击?为什么那些把消费者当试车员的企业没有受到挞伐?如此颠倒黑白地抨击,谁是受益人?
前不久采访曹德旺——福耀玻璃(全球汽车玻璃最大企业)的掌门人。我问:“您对自主品牌的发展怎么看?”这位68岁的老先生回答:“我看好大众。”我以为他没听清楚,又追问了一句:“您是否看好自主品牌?”他回答说:“我看好进口品牌。”另一位同行说:“曹总已经回答了,别问了。”
与自主品牌在过去若干月连续的市场下降相比,这个回答更具冲击力,因为这个判断出自非常爱国的企业家。而持这种看法的自主零部件企业不止一家,尽管福耀玻璃和其他自主的零部件企业一样,宁可赔钱也要给一汽红旗、给上汽荣威950等中国高端轿车配上最好的零件,用上最先进的技术,为建立自主的汽车工业,为制造出最好的自主品牌产品,他们可谓不遗余力。
汽车产业对相关产业的带动力最强,因此成为发达国家必保的战略性基础产业,谁掌握了产业链,谁就能在未来工业经济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但中国打开对外合资合作大门30年,我们的自主品牌乘用车始终没有真正自立,更不用说掌控产业链了。
相煎何太急
自主品牌连续数9月市场份额持续下降,且看不到回升的光景,自主品牌何以落得如此地步?
首先是自主品牌遭遇到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吉利、奇瑞等一批自主乘用车企业均为“90后”,至今还是不足20岁的“孩子”,由于年轻不懂事,导致在发展方向上选择了低质、低价,走低端市场的策略,导致自主品牌自己给自己戴上了“低质低价”的歪帽子。随着中国消费水平的提高,随着市场的成熟,人们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低端路线走向末路。
其次是品牌方面的无知,不少企业将品牌与产品系列混为一谈,造成一个小小的企业要同时打几个品牌,导致难以形成强势品牌。最终造成,以低品质汽车、弱势品牌、低盈利能力的羸弱之旅,与高品质车、强势品牌、盈利能力很强的跨国公司竞争的被动局面。
第三是义和团意识,尽管我们的自主品牌都很弱小,拥挤在一个狭小的市场空间内,不仅各自为战,而且相互敌对,甚至还相互诋毁,为搞垮对手不惜一切手段,无中生有、将其小问题尽可能低放大等等。表面看在攻击中一时得手,实际上因为同在自主大旗下,任何自主品牌所遭遇的信任危机,都对自己也具有杀伤力。这种自相残杀的行径,进一步恶化了各自的生存环境,强化了洋品牌的优势地位。
实际上,无论从车展上的产品看,还是从市场上自主品牌的商品车看,近些年自主品牌的产品品质、技术水平、工艺水平都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和发展,但信任危机已经成为制约自主品牌发展的瓶颈。这个瓶颈没有人会帮助自主品牌打破,唯有在超越自我中赢回消费者——上帝的信心,这才能突破瓶颈。
“90后”各位掌门人,各位媒体的朋友们,“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呀。质量无国界,说的不仅仅是产品质量,还有做人的质量。如今自主品牌所面临环境之恶劣,甚至超过抗日战争时期。那时候是中国军民可以“以时间换空间”,而今却是洋品牌在 “以时间换空间”,且已经获得了明显的优势。更有甚的是,现在还不是自主品牌最困难的时候,最困难的时期将出现在市场下降的年份。
此时此刻,自主品牌太需要团结一致了,太需要广大消费者再看看自主品牌,甚至和同价格的合资车做个对比。
艰难的反攻之战
其实,在自主品牌市场份额下降之前,各厂家已经开始改弦更张,走上了品质之路、技术之路,以夺回失去的中国市场。
从目前媒体的热词看,遭到攻击最多的自主品牌是长城和江淮,这两家企业都是在资本市场表现良好的企业;其中一家是私营企业的代表,一家是国有企业的代表,这两家企业都没有合资背景,如果这两家企业被打倒,将是对中国自主的汽车工业最沉重的打击。
长城汽车在向高端SUV进军的过程中,为了将尽善尽美的产品呈现给消费者,保证在中高端SUV市场站住脚,仅仅是上市的时间晚了点,况且是厂家非常开放地告诉公众,他们在解决一些细小的技术和工艺方面的问题。于是,引得一些“大碗”以为抓住了“新闻”,尽管“大碗”连车都开不好,依然以专家的自居对长城大加挞伐,完全无视长城在造车方面严谨的精神,完全无视长城H8在技术方面取得的长足进展,完全无视在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等方面自主研发所取得的成果。有如此严谨造车精神的企业,中国人应为之骄傲,赞扬还嫌来不及,何况攻击?为什么那些把消费者当试车员的企业没有受到挞伐?如此颠倒黑白地抨击,谁是受益人?
江淮是我国自主品牌企业唯一获得我国最高质量奖项——“全国质量奖”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也是第二家获此殊荣的汽车整车企业。江淮一直致力于自主创新,他们的涡轮增压+直喷发动机即将上市,他们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已经在给新车匹配,他们的手动变速器已经做到了6速,这一系列新技术的应用,在给消费者带来驾驶愉悦的同时,为中国的节能减排做出了贡献。同时,他们在一些技术领域已经超过了日系、韩系车,国人当为之骄傲。江淮的轻卡一直是中国的出口冠军,江淮的轻客底盘一直是全国的销量冠军,江淮的瑞风MPV一直是政府采购的冠军……江淮汽车的股票同时也是整车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表现最好的。天下没有完美的汽车,如果我们的媒体人抓住一点不影响使用的齿轮噪音大做文章,如果我们抓住一些负面的旧闻反复炒作,意义何在?何不正视江淮在自主研发方面为中国人争光的一面?看看江淮为什么能在纯电动汽车方面获得科技部的高度认可?在新能源车方面为什么江淮成为销量冠军?打垮中国这样的车企?谁是受益人?
吉利如今销售出现了下滑,一些以前致力于捧杀的人,如今举起了大棒。为什么不能看看吉利在安全、环保、整车技术、整车质量、工艺水平方面取得的进展?用吉利的轿车和同价格段的合资车比比看,你会发现今天吉利车真实的质量水平——在诸多方面已经超越了合资车。在他们最困难的时候,难道我们不应该帮他们一把?
由于品牌的弱势,由于单一车型的生产批量不及合资车,因此自主品牌如今在研发方面可谓咬着牙拼搏,他们在研发费用与整车销售收入的比例方面,远远超过合资企业。我们一批主力的自主品牌产品已经进入了第二代产品,为保证二代产品的品质,他们不惜高价采购相关零部件。目前,一批企业的产品仍保持在第一代产品的水平,但主流自主品牌的产品已经进入了第二代,无论技术,还是品质都比第一代车有了飞越性的提升。
但在获取新技术方面,自主品牌企业无一没有遇到巨大的障碍。某国汽车行业已经形成共识,为保证本国汽车产业的优势地位,其最先进的技术不卖给中国企业。有的跨国公司在自主品牌企业收购他们准备抛弃的企业时,设置重重障碍阻挠收购,实在阻止不了收购,就在防止中国公司获取技术方面设置法律门槛。在技术领域,中国企业每获得一种技术,包含这种技术的零部件价格就急剧下降。有的跨国公司为压垮中国零部件企业,不惜采取倾销策略,让中国公司无法从新技术中获利。
我们的自主品牌企业就是在如此环境下,与洋品牌、与跨国公司进行着最为惨烈的竞争。自主品牌的战略目标是建立自主的产业链,是要将工业经济的主动权、产业经济的安全阀掌控在自己手里,是要夺回中国自主的市场,是要用国际市场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和经济发展问题。而跨国公司的战略目标,与自主品牌企业正好相反。这种战略目标的相悖,决定了自主品牌在获取技术、在市场竞争中不可能一帆风顺。
当此困难的时刻,中国的媒体人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一定要说中国话!自主品牌企业一定要团结一致,为了中国的经济安全,中国必须将汽车产业链掌握在自己手里。当此困难时刻,自主品牌需要的不是各自为战,不是相互恶斗,而是高唱一曲——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