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否认,在试驾过新CTS之后我对这辆车产生了极大的好感,层出不穷的“内在”科技让这辆CTS有如重获新生,在众多科技配备加持之余,同级中数一数二的驾驶感受也令人刮目相看,在北京车展上,全新CTS公布了三款车型的售价,45.7万元-54.7万元的售价虽然谈不上业界良心,但个人认为完全符合其本身的价值。
首先要澄清一下全新CTS的定位,新一代CTS的竞争对手已经定位在5系短轴以及XF等车型上,至于对决3系的任务早就已经交给ATS来完成,如果嫌ATS空间太小?没关系,还会有长轴ATS 补位。
既然定位在更高级别,竞争对手又都来的更早,用更抓眼球的外形去破解先入为主的印象势在必行。巨型中网黑色打底,雾银饰条横纵交错,隆起的舱盖被锋利直线分割,并与中网连为一体,设计上比ATS还要更动感、年轻。
受到保护行人法规的影响,CTS的保险杠采用一体化设计,设计师笔下勾勒出的X线条从底部沿车灯边缘一直划向车尾,不仅为车侧增加了一条高挑的腰线,同时也很好的让车头车尾行程呼应。
头灯在延续凯迪拉克一直坚持的竖向造型之外,还将XTS、ATS上最新的设计语言融入其中。为什么直列LED灯组仅下半部为日间行车灯,上侧则为转向灯?法规 规定:LED灯组不能过长。
长、宽、高:4987mm、1860mm、1454mm,轴距:2910mm,如果这些数字都不能吸引你的话,再加上1689kg怎么样?
CTS主要通过更换材质和改变工艺来偷轻,镁铝合金舱盖、铝合金前保险杠、铝制仪表盘框架,还有最关键的全铝车门,以及车身结构件的打孔工艺,通用的处女作献给了CTS。
不否认,在试驾过新CTS之后我对这辆车产生了极大的好感,层出不穷的“内在”科技让这辆CTS有如重获新生,在众多科技配备加持之余,同级中数一数二的驾驶感受也令人刮目相看,在北京车展上,全新CTS公布了三款车型的售价,45.7万元-54.7万元的售价虽然谈不上业界良心,但个人认为完全符合其本身的价值。
首先要澄清一下全新CTS的定位,新一代CTS的竞争对手已经定位在5系短轴以及XF等车型上,至于对决3系的任务早就已经交给ATS来完成,如果嫌ATS空间太小?没关系,还会有长轴ATS 补位。
既然定位在更高级别,竞争对手又都来的更早,用更抓眼球的外形去破解先入为主的印象势在必行。巨型中网黑色打底,雾银饰条横纵交错,隆起的舱盖被锋利直线分割,并与中网连为一体,设计上比ATS还要更动感、年轻。
受到保护行人法规的影响,CTS的保险杠采用一体化设计,设计师笔下勾勒出的X线条从底部沿车灯边缘一直划向车尾,不仅为车侧增加了一条高挑的腰线,同时也很好的让车头车尾行程呼应。
头灯在延续凯迪拉克一直坚持的竖向造型之外,还将XTS、ATS上最新的设计语言融入其中。为什么直列LED灯组仅下半部为日间行车灯,上侧则为转向灯?法规 规定:LED灯组不能过长。
长、宽、高:4987mm、1860mm、1454mm,轴距:2910mm,如果这些数字都不能吸引你的话,再加上1689kg怎么样?
CTS主要通过更换材质和改变工艺来偷轻,镁铝合金舱盖、铝合金前保险杠、铝制仪表盘框架,还有最关键的全铝车门,以及车身结构件的打孔工艺,通用的处女作献给了CTS。
虽然车身更长更大,但并没有偏离小标题当中提到的传承二字,不多说,用手挡住两款车腰线以下的部分您就明白了。
细节部分,CTS也没有落空,带有LED转向灯的双色外后视镜、带有LED灯带和无钥匙进入的雾银车门把手,都在和传统的美式粗糙渐行渐远。
要说不太满意的地方,轮毂过于“老态龙钟”,尺寸不小,搭配245/40 R18的倍耐力P ZERO NERO黑飚系列轮胎足够厚道,条幅那么多,把全系标配的4活塞BREMBO卡钳藏那么严实何必呢?
车尾线条复杂但并不繁乱,以正中折线为中心,两侧完全对称。保险杠底部设计是我个人最喜欢的,雾银饰板将两侧尾排装饰连接起来,纤细的镀铬条点缀的算是恰到好处,并不浮夸。
试驾前的讲解会,设计师特意讲到了两点,一.不同以往凯迪拉克车型的高位刹车灯设计,灯组内嵌于“扰流板”之内,不再是整体包覆。二.重新设计的直列尾灯,双边共102颗LED和30个全内反射导管。这些我都不“感冒”,还不如灯组内的Cadillac来的有意思。
甚至还不用进入车内,打开车门的一瞬间就足以被吸引,其整体使用了三种材质包覆,装配严丝合缝,缝线细密均匀。
别以为黑色饰板是塑料的,那可是真正的碳纤维,在内装的其它部分也依然能够看到,不过厂家好像并没有对这一点大肆宣传,还是我翻遍了厂家提供的资料之后才找到的。
哦,对了,差点忘了说,在车门上不会找到一点硬质材料,连车门储物格部分的材质都是软质的。
虽然有所变化,CTS的内饰在整体造型上并没有带来如XTS刚上市那般的震撼,个人把它定性为新凯迪拉克风格。
但在用料和细节上的把控,让它具备了比同门师兄弟更强的豪华感与科技感。中控台上方采用打孔皮质包裹,镂空设计带来玄幻的悬浮感。
CUE系统在功能性上没有什么创新,一直受人诟病的反应速度,工程师们通过为其增加内存解决问题,反应的确比ATS上更快。
再次接触CUE系统,仍旧能体会设计之初为人性化所做出的努力,但纵观整个中控面板,因为过度追求视觉效果而给操作带来的不便也依然没有消除。
各功能的选项在不操作时会隐藏,可以显示更多内容,当手靠近时,系统会默认驾驶员需要切换功能,选项自动显现。
滑动金属饰条以调整音量,调节温度和切换座椅通风加热则需要点按,虽然都有触觉反馈,但驾车时仍旧需要低头去看,中控台真的不适合与时俱进的玩儿触控。
BOSE是降噪方面的专家,这项技术也从耳机移植到了汽车上,通过发射与噪音相反频率的声波来抵消其影响,这使得CTS对于噪音的控制水平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不是有一句话这么说么:“尖端的科技就是让你感受不到它的存在。”
排挡杆使用皮质包裹,金属饰件也能找到凯迪拉克元素,细心的朋友也许已经注意到,CTS并没有设置S档或是手动加减模式,所有都被“别有用心”的M(手动模式)按钮+方向盘后的镁铝合金换挡拨片替代。厂家希望通过这个M键更快速的与CTS骨子里的运动基因产生化学反应,但我觉得还不如拨一下档杆来的更有感觉。
方向盘握感粗壮,造型也令人十分满意,在驾驶时我一直在找用于ACC自适应巡航的控制键,但后来才知道,CTS不论高低配就没有装备这项功能,因为频段与国内军方雷达频段相冲突。
全液晶显示的仪表也应该算是CUE系统的一部分,可以同步很多中控屏幕的内容,并且提供三种主题的切换,不过真正的车主估计过了新鲜劲儿就没人才去摆弄了。
抬头显示系统算是对于过于复杂仪表的简化,提供给驾驶者的信息更加清晰明了,通过按键可以对高低、显示内容、和明暗程度进行调节。
要吐槽的是电子手刹,它并不带有Autohold(自动驻车)功能,另外自动启停功能也没有出现,也许是对CTS的油耗太有信心。
到了座椅和空间体验环节,主驾座椅采用20向电动调节,因为没有任何激烈驾驶的机会,对于包裹性没有很深的体会。
另外主驾座椅是连同车道保持、并线辅助等系统一起工作的,在监测到车辆未打转向灯偏离车道,或是盲区有车强行并线时,座椅会分左右对应震动,适中的提示强度不会令人心生厌烦。
前排储物空间比较常规,但不缺乏亮点。杯架盖板采用电动开启,手指轻推便自行开启,豪华感油然而生。
扶手箱内部储物空间不大,但是内部设置了230V的三项插头,给移动设备充电变得更加方便,旁边还能找到AUX和两个USB接口,以及一个SD卡插槽。
至于大家更为关心的后排空间方面,身高1.72m的体验者拥有腿部两拳、头部一拳有余的空间,全景天窗让压抑感进一部减小,视线也更加开阔。
有优点也有不足,当然,这也是后驱车型的通病,传动轴令地台中部隆起,坐在中间的乘客将会非常辛苦。
座椅支撑性胜过舒适性,这可以减少长途旅行带来的劳顿,扶手箱拥有杯架和储物空间,后方的盖板打开后可连通后备箱。
后备箱容积达到了388L,对于看似短促的尾箱设计来讲,这已经可以算是惊喜。因为使用防爆轮胎而省去的备胎空间,加以利用后变成了储物格,电瓶也藏在后备箱内,让CTS接近前后50:50的配重比。
之前我也写过一篇关于ATS的试驾文章,如果条件允许,我甚至想把内容直接复制粘贴过来,如果开过ATS的朋友对于那种重拾驾驶激情的感觉记忆犹新、赞赏有加的话,那么CTS同样不会令你失望。
在试驾会后的Q&A环节,我向产品经理提了一个他等待许久的问题,为什么CTS的方向盘拥有比ATS更强的路感?对于回答当中的技术层面问题我们无需理会,这一点是CTS在驾驶方面给我留下良好印象的开端。
按下排挡杆后方的MODE键,可以改变MRC电磁悬挂的软硬程度及响应速度,当然还有方向盘、油门踏板和变速箱。因为MRC悬挂的表现的确非常出色,所以我更想试驾中低配车型上那套普通悬挂与车辆的匹配程度,但在此次试驾会上未能如愿,希望在拿到试驾车之后再为大家做次感受上的对比。
我无法感知悬挂是否以每秒1000次的反应速度在对自身不断调整,但极快的回弹速度、强有力的侧向支撑,让CTS在过弯及高速并线时绝不拖泥带水,在不同模式下,它可以柔和的压过减速带,也可以在每个坑洼面前让你绷紧神经。
说说对这台发动机的感受吧,极其平顺是它的最大优点,在驾驶当中不论转速指针在何区间,你都不会感受到涡轮介入之后的猛然突兀,来的更像自然吸气发动机,但与大排量自然吸气发动机后劲儿十足相比,它在中后段加速当中会有所懈怠。
也许是太过平顺,也许是别的什么原因,官方给出的6.6秒百公里加速时间我并没有感觉出来,希望拿到试驾车后能够通过测试再做证明。
与发动机搭配的变速箱在不同驾驶模式下有些性格迥然,标准模式下,6AT变速箱能够尽职尽责的尽快升档以提升燃油经济性,但切换至运动模式时,通过换挡拨片享受手起刀落换档快感的同时,变速箱轻微的震动则来的更有机械质感,可以说是一种享受。
编辑点评:我不否认个人对于CTS的好感,也许它存在着后排空间小等让人懊恼的问题,但仅仅从驾驶的感觉来说,CTS做到了尽善尽美,在这个舍弃掉与驾驶者沟通本质,仅靠侵蚀品牌本身价值就能赢得市场的时代来说,驾驶者之车的美誉是否应该易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