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越造越重?特斯拉在偷偷减肥,有车却在狂吃增肌
轻量化一直是汽车行业的重要指标,但进入新能源时代,这词儿听起来就像个远古传说。
原因大家也都知道,主要就是电池包的加入,这让很多车企即便已经很努力地在轻量化,最终可能也难瘦其身。
我们也整理了一份,中大型6/7座新能源SUV整备质量排行榜,如下:

新能源SUV真的很重?
首先做个声明,榜单仅仅是整备质量排名,不代表其他观点。
毕竟一台新能源产品除了整备质量的不同,其他产品力也会差异较大。
毕竟有的车,冰箱彩电大沙发,空悬激光后轮转,堆料堆得像个2030年穿越回来的科技样板间;有的车,则朴素得像个网约车预备队员。
即便如何,这份榜单排下来最终结果还是有点意外。
首先是在中大型这个级别上,具备6/7座布局的新能源SUV确实整备质量不轻,类似理想i8这类纯电大三排车型整备质量已经来到了2610kg。
更值得注意的是排名靠前的几款车型,类似零跑C16、吉利银河M9、特斯拉Model Y L,实际整备质量反而做得很优秀,尤其是特斯拉Model Y L还是台纯电。

作为一台6/7座布局的中大型SUV,2.1吨是啥概念?
举两个大家常见的燃油车例子:
2.0T排量的奥迪Q7七座版整备质量2080kg,3.0T排量的林肯飞行家整备质量要2222kg。
对比之下,带电池包的几台类似尺寸的新能源SUV能把整备质量保持在相同水平确实意外。
这个原因其实也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传统燃油车到了这个尺寸级别基本是豪华产品了,所以也基本是标配四驱。
而我们榜单选取的同级别新能源车则是整备质量最低的版本,所以基本上都是两驱动力。
另外,这个级别的燃油车往往是具备更大尺寸和重量的纵置AT变速箱,而同级别新能源SUV直接没有变速箱。
再加上,如今新能源车企在车身轻量化上会做更多努力,比如铝合金占比更高的白车身、一体式压铸设计等扽,一来二去电池包带来的重量也基本就要被抹平了。

不过,这只能说明:新能源车的“入门版”,勉强能和燃油车比比体重。
问题是,燃油车2.1吨已经是极限,而对新能源车来说,这才刚起步。
比如排名第三的吉利银河M9,两驱入门版2180kg,顶配冰箱彩电加四驱都配齐的银河M9 210km 四驱领航版整备质量已经到了2530kg。
而榜单中的比亚迪唐L,顶配版2025款 EV 600km四驱激光雷达旗舰型,搭载100.5度电的磷酸铁锂电池包,最终整备质量已经来到2882kg。
如果是尺寸再大一些,一台搭载大容量电池包定位大型新能源SUV的产品,整备质量突破3000kg几乎是轻而易举。
轻量化?车企还在“下次一定”
为啥我们老提整备质量?
因为车重,是所有性能的“隐形杀手”。

乐道L90上市的一张PPT,把轻量化的优势讲的很清楚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有一个测试数据:车重降低1%,油耗减少0.7%。
换算一下,一台2吨的车,减重200公斤,油耗能降7%。
这逻辑在电车上一样成立:车越重,电耗越高,续航越虚,焦虑越深。
轻量化不只是为了续航,还关乎性能和操控。
不仅提升零百加速这种直观数据,在驾驶上,更轻量化的车型在动态响应能力还是操控稳定性也都会更好。
举个例子,在性能上无可挑剔的F1赛车整备质量基本不会超过1000kg。
2025 赛季的 FIA 最新规则:F1 赛车最低重量为798 kg,这还是包含了车手本人再加燃油、机油等设备的总重量。

实际上,如果不是FIA 特别规定,F1 赛车为了追求性能还会做得更轻量化一些。
历史上诸如莲花、迈凯伦等一些车队曾经把赛车的干重,也就是不含燃油、轮胎的重量做到了 400kg 以下。
400kg是什么概念?一块100kWh的三元锂电池包大概已经在400kg以上了,想象一下只有一块电池包在飞驰的场景。
车身轻量化的结果也不仅仅是性能的进步,车身对底盘、轮胎、刹车等部件负担都会更轻,这对整车的耐久性、安全性也都会有好处。
写在最后
新能源时代,汽车其实已经逐渐从一个简单、纯粹的驾驶工具、交通工具,逐渐开始具备了更多的场景属性。
是“第三空间”,是“移动的家”,是“你可以不开,但不能没有”的情绪价值承载器。

在这些功能场景中,新能源汽车需要搭载大量的雷达传感器、更好的NVH、以及类似零重力座椅、冰箱、后排屏幕等等的舒适性功能。
当承载了如此多需求的时候,新能源汽车自然也就不可能“一身轻松”,整备质量越来越高也成了理所当然。
只是越是更重,越是更凸显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的重要性,大家觉得新能源汽车整备质量的上限应该是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