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座舱 L3 落地!MoLA 架构重塑智能座舱行业发展格局
近日,华为乾崑生态大会在广州盛大启幕,会上鸿蒙座舱携 MoLA 混合大模型 Agent 架构重磅亮相,不仅首推座舱智能化 L1 - L5 五级分级标准,更以全感官体验、自然交互与主动服务三大方向,重塑智能座舱行业发展格局。作为汽车媒体人,华为乾崑生态大会发布的 MoLA 架构彻底刷新了我对车载智能的认知 —— 当多数品牌还在卷屏幕尺寸、语音响应速度时,鸿蒙座舱已经带着 L3 级智能体验来了,这波操作堪称行业降维打击。

120 万用户基数 + 93.6% 的净推荐值,这样的口碑数据不是凭空来的。体验过 MoLA 架构的实际表现后,我才明白用户为何买账:"车里有点暗" 就能自动开阅读灯,导航时随口改目的地就能实时纠错,这种全域免唤醒的口语化控车,终于让语音交互摆脱了 "指令复读机" 的尴尬。

L3 级专业助理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它真正实现了 "主动服务"。以前的智能座舱是 "你问我答",现在鸿蒙座舱能记住你的通勤路线,主动创建专属场景;遇到用车疑问,还能通过图文视频直观解答,甚至联动外部工具帮你预订咖啡。这种长期记忆 + 模糊意图理解的能力,让座舱从 "工具" 变成了懂你的 "出行伙伴"。

生态层面的打通更让我惊喜。北向生态新增的 HUAWEI SOUND 空间音和腾讯云游戏,让座舱秒变移动娱乐厅;南向生态实现的香氛与氛围灯联动,加上人车家无缝协同,完美诠释了 "第三生活空间" 的真谛。作为车评人,我一直认为好的智能座舱不该只局限于车内,这种跨场景的联动才是用户真正需要的体验。

MoLA 架构的底气,源于华为全栈 AI 算法与软硬件的深度融合。六大类人能力 + 混合大模型 Agent 架构,让座舱既有感知力又有执行力,彻底告别了 "单项冠军、整体拉胯" 的行业通病。更难得的是,华为还推出了 L1-L5 五级分级标准,给混乱的智能座舱行业立了规矩,这种行业担当值得点赞。
当然,智能座舱的终极形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 MoLA 架构的发布无疑加速了这一进程。对消费者而言,真正的智能不是炫技的功能堆砌,而是像鸿蒙座舱这样,在不经意间解决需求、提供便利。相信随着生态的持续完善,智能座舱终将彻底摆脱 "出行工具" 的标签,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