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不知道的车企前身 奔驰篇(下篇)
- 来源:选车网 作者:钟琳2015-1-2708:39
梅赛德斯-奔驰 在中国
此前我们介绍标致的车企前身时,说道“1985年9月26日标致雪铁龙集团与广州政府合资成立的广州标致汽车公司(GPAC)”,而1985年进入中国的标致可以说是最早进入中国的汽车品牌之一。
【北方奔驰早期宣传片】
1988年9月27日,中德双方国家领导人出席了中方与德国戴姆勒-奔驰公司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的奔驰重型汽车引进项目签字仪式。这也标志着北方奔驰汽车有限公司的诞生,也开创了中国生产高级大吨位卡车的先河。
梅赛德斯-奔驰其实早在1986年就在香港成立了“戴姆勒-奔驰中国公司”,其后,梅赛德斯-奔驰在一汽曾经组装了900辆奔驰轿车,在国内销售用作高级公务用车。但是这批车的质量与进口产品差距较大,其后也就不见后续的合作,于是1989年梅赛德斯-奔驰结束了中国大陆市场业务,直到1992年才恢复业务,最早的S320也是这一年才正式进入中国。
到1994年7月,中国政府公布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奔驰公司发现机遇,立即成立专门机构,在短短几个月间,通过对中国的实地调查,针对中国老百姓的收入水平、市场发育、道路状况等,背水一战地开发出新车型FCC。12月,在北京国际家庭轿车研讨会上,各国大汽车公司尽数送来产品参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奔驰为中国全新开发的FCC。
【1994年,奔驰FCC概念车】
FCC ——Family Car China,“中国家庭轿车”的英文缩写。FCC是一辆单厢车,采用了当时刚刚问世的奔驰A级车的“三明治”设计,它的车身地板分为上下两层。发动机、变速箱、悬架和油箱都被容纳在下层,车身小而内部空间大,安全性高。当时,奔驰的FCC开发机构最头疼的是如何把这款新车在中国的制造成本控制在8000美金(折合人名币4.98万元,目前汇率)。然而当时中国尚未真正考虑轿车进入家庭,FCC胎死腹中。
最终,梅赛德斯-奔驰依然进入了中国,而这其中最大的功臣就是我们上一节说到的,戴姆勒公司所不堪重负的克莱斯勒公司。
追溯历史,最早进入中国的轿车品牌无疑是大众汽车,但是真正最早进入中国的汽车品牌其实是AMC(美国汽车公司),中国第一家合资汽车企业是北京吉普,成立于1984年。到这里,您或许会问,这关梅赛德斯-奔驰什么事?其实早在之前,AMC(美国汽车公司)就被克莱斯勒公司收购,而后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成立,间接的,AMC公司也就成了梅赛德斯-奔驰公司旗下。顺利成章的,北京吉普成了北京奔驰的铺垫。
到2005年8月8日,由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与戴姆勒股份公司、戴姆勒大中华区投资有限公司组建的合资企业——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简称北京奔驰)正式成立。
自此,奔驰才算是真正的进入中国。
上期回顾:
写在最后:奔驰篇是选车网《您所不知道的车企前身》第二季的选题,本季选题继法系车品牌后我们介绍的是德系车品牌,而德系品牌中我们第一期介绍的是梅赛德斯-奔驰。在写这篇稿子之前,我会很习惯的写道“奔驰”,但是奔驰的车企前身(上篇)里我们就已介绍到,其实“奔驰”与“梅赛德斯-奔驰(目前我们熟悉的奔驰)”,其实是两个公司,所以在这里写道“梅赛德斯-奔驰”,我想会更严谨些。但这之前,或许我们并不了解。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曾问过很多身边的小伙伴(非从事汽车行业内任何职务,年纪从22岁到56岁,行业各异),问他们是否知道奔驰的全称,有人说“就是奔驰”,有人说“戴姆勒-克莱斯勒”,也有人说“戴姆勒-梅赛德斯”,当然也有人说对了“梅赛德斯-奔驰”,当时就觉得,我身边的人好混乱。但是,告诉他们正确答案的时候,我也会顺带安慰他们一句“不怪你,怪只怪梅赛德斯-奔驰经历了太多”。
截至到这里,奔驰篇的所有内容就告一段落了,接下来,我将继续为您介绍欧洲老牌的汽车生产企业中的德系车企。
关键词:奔驰,梅赛德斯-奔驰,您所不知道的车企前身
责任编辑:zhong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