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选车网用户登录

换一换

第三方登录:

手机继续看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汽车大咖谈创新

2021/6/17 10:42:00 选车网 贾卫中

汽车大咖谈创新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快速崛起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保住了这个地位,其核心在于创新。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要把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把中国产品升级为中国品牌,把中国速度升级为中国质量,依然要靠创新驱动。然而,新形势下,中国汽车企业该如何创新?

6月13日,2021中国汽车重庆论坛研讨环节,中国汽车报社社长辛宁,长安汽车大数据中心总经理张玉祥,无锡车联天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泓泽,混沌创新力发展研究院负责人张雷,就“走创新之路,提升企业内生动力”的话题各抒己见。

杨泓泽:创新必须付诸行动

在杨泓泽看来,目前汽车产业已经不需要讨论要不要创新的问题,而应该马上付诸行动。

汽车大咖谈创新

无锡车联天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杨泓泽

当前,汽车人要面对多条赛道同时竞争。杨泓泽分析称:“过去135年,汽车的发展变化加起来都没有未来10年多。未来10年,汽车已经不是任何传统意义上的汽车了。对于今天在座的汽车人来讲,汽车产业过去是独立的赛道,只要跑得稳、跑得好、跑得久就够了。今天技术路线发生改变,导致了我们将面临无数困难。比如,新能源是非常广义的概念,在技术路线上,有电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等多条路线摆在面前。传统车企不得不在这些技术路线里面去做选择,做自己的投入。每个投入花的不仅是财力,花的更多的是时间。”

消费者对于汽车品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杨泓泽认为:“ 80后、90后、00后崛起给中国品牌非常好的机会,这个机会是什么?是消费者对于新技术、新产品、新品牌,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宽容度和接受度,这个接受度不管是给了中国品牌,还是造车‘新势力’非常多的机会。消费者可以接受包括20万、30万、40万、50万元以上的中国品牌汽车,在多年前是不可想象的。我在中国品牌做了很多年,当年我们哪怕提升1万块钱的销售单价都是非常艰难的过程。今天,20万-30万元的中国车都被消费者接受了。但同时,消费者对产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某些品牌无法满足消费者的要求,就会被抛弃。”

产业重构推动汽车营销领域必须创新。杨泓泽介绍说:“未来主机厂会把库存的责任背在身上,通过金融公司管控各地库存,进而把定价权拿回来,对于经销商所有的授权都是统一的,经销商只剩下包括线下服务店在内的少数职能。新的模式下,整个产业链重构,厂商关系重构。中国汽车产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革命性变化,该不该创新已经不需要讨论了,而是营销创新必须马上付诸行动。”

辛宁:创新要理清九个关系

重庆市前市长黄奇帆曾说:“中国已经由工业文明社会上升到数字文明社会”。 辛宁对这一观点非常认同,在他看来,如今推动社会发展的生产力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想创新必须先理清九个关系。

汽车大咖谈创新

中国汽车报社社长 辛宁

辛宁指出:“一是生产关系的重构,要求企业必须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用户为中心转变;二是环境关系的平衡,这个环境是指人文环境,是指在大变革过程中,企业的社会关系、产业关系、用户关系、市场环境等全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身处其中必须把握平衡。三是产业关系的融合,汽车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系从合作走向融合。合作是简单的交易,融合是大家互为中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四是价值关系的协同,这是融合的前提。过去在机械工业时代抓住一次机会就会获得暴利的情况一去不返了,将来唯有价值关系趋同、走向融合才能获得发展;五是人文关系的传承,在工业时代不用讲人文关系,到了人工智能时代,必须讲人文关系。原因是智能化的产品可以思考,可以与用户交流,用户需要人文关怀;六是数据关系的共享,企业向数字化转型的难点是,打通内部数据和外部数据;七是法规标准关系的衔接,过去法规关系是独立存在的,未来一旦实现万物互联,人和人之间的联接只占20%,物和物之间的联接将占80%,所以法规非常重要,否则没有办法形成生态;八是企业与用户关系的联接,一方面用户和企业平台数据要打通,另一方面,企业要建立自己的数据库,描述清楚自己的用户行为与品牌之间的关系,这是智能化的重要前提;九是商业关系创新,工业文明时代,商业关系的出发点是利己的,到了人工智能万物互联时代,商业关系的出发点是利他的。将来,如果你成就不了别人,就没法成就你自己。”

在辛宁看来,传统工业时代,中国汽车制造形成了全产业链优势;电动化时代,中国汽车与国际巨头齐头并进;智能化时代,中国一定能够实现领跑。

辛宁认为:“大规模定制时代来了,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将会发生深刻变化,商业模式和出行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时代给中国汽车产业带来的机会大于挑战。但是企业赢得机会的前提是必须转变观念,大变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企业仍然按过去的思路和逻辑办事。” 

张雷:创新需逐步落实

既然全行业都明确了创新已刻不容缓,那么就必须积极行动起来。但是,平心而论,并不是所有企业都清楚该如何操作,部分企业甚至陷入低水平重复的怪圈。

如何跳出怪圈?张雷以第三方的视角提出了独到见解。他认为:“首先要明确创新到底干什么?目标是什么?其次要明确创新解决什么问题?创新解决的问题中,包含了战略问题、营销问题、运营问题、组织问题等等。过去,中国汽车企业不需要创新,原因是只要重复别人的发展路径就行。现在技术大变革,中国企业要学会应对和处理不确定性、跳跃性和非连续性等问题。”

汽车大咖谈创新

混沌创新力发展研究院负责人 张雷

在张雷看来,创新的核心在于认知和思维。他介绍说:“真正创新的能力来源在于思维能力。以在重庆买房为例,重庆房价信息是公开的,你买与不买,是由你对信息认知决定的,而认知的背后是思维决定的。我们混沌大学教大家创新,不是告诉你具体做法,而是培养你的思维。部分企业在行为这一块,很容易陷入低水平重复,无法做到行业领先。我们研究了中国大量的企业,发现企业管理层的认知和思维决定了行为,行为带来结果,结果需要验证。最初的思维不一定是对的,但是创造思维是做假设验证和迭代的过程。原来认为迭代就是尝试,不对,应该先有思考,再有尝试,继而有反馈。一家企业创新能力的高低,不在于投了多少钱,做了多少尝试,而在于每一次尝试,你的思考、认知有没有升级。”

“企业创新的关键是组织活力。”张雷指出,“一个公司要快速变化,必须建立创新型组织,它能够对复杂的商业环境展现出极强的适应性,适应性来自于进化活力。企业的资源、人才、机制文化都可以一分为二,有一部分人是帮助你处理确定性事务,有一部分人是处理不确定性事务的。一个企业的发展越成熟,公司所有的机制,所有的人,所有大量的资源都在处理确定性的事务。说白了,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已经非常齐全,每个人只要照章办事就行了。企业中处理确定性东西的人越多,这个组织对外部的变化越不适应。所以,大公司还要考虑下,有没有分出一部分人关注外部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事件突发,企业有没有能力处理好,处理不确定性的能力越高,这个公司就越呈现出年轻态。反之,公司就会显得老化。” 

张玉祥:创新变革实现中国汽车强国梦

当前,数据成为了主要生产要素。生产要素发生改变的情况下,汽车企业创新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长安汽车就是典型代表。

汽车大咖谈创新

长安汽车大数据中心总经理 张玉祥

张玉祥介绍说:“我们始终坚定不移地打造中国品牌,2020年长安旗下中国品牌销售突破了150万辆,占比75.3%,为什么要强调这个数据?原因是,长安汽车既有中国品牌,也有合资公司。我们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一定要把民族汽车品牌搞上去。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长安汽车‘十四五’开局良好,1-4月份市占比9.7%,同比提升了1.7个百分点,好于行业。”

“长安成绩的取得源于2017年开始的第三次创新创业。”张玉祥分析说,“从2017年到2018年长安经历了低迷的阶段,2019年到2020年走上上升通道。第三次创新创业,长安的战略定位是智能、低碳的出行公司。长安正在向四个方面转型:一是从服务客户向经营客户转型,二是从经营产品向经营品牌转型,三是从传统产品向智能化+新能源转型,四是从提供产品向提供产品+服务+出行解决方案转型。”

数字化建设方面,长安取得了重大进展。张玉祥介绍说:“长安数字化围绕天上一朵云、空中一张网、中间一平台,地上全场景重构新的商业模式。我们会把数据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来推动企业从自治化运营,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商业模式将从以前卖产品盈利,转变为软件创新的服务模式。长安整个组织架构也是按照互联网思维——前台、后台、中台的方式来设计的,未来将主要围绕这三大块创新。” 

企业创新,是常说常新的话题。2021重庆汽车论坛,主办方邀请来自主机厂、零部件企业、咨询公司、媒体的大咖共同探讨创新话题,意在碰撞思想、拓宽眼界,帮助企业激发活力,提升内生动力。

然而,正如在讨论环节,杨泓泽所言:“中国文化的骨子里不喜欢墨守成规,所以创新是中国人最大的优势。但是,中国人创新最大的缺点在于,不愿意有耐心地,花很长时间做一件不见得有好处的事。”

说白了,创新的思想固然可贵,像苦行僧修行一样扎实做好执行,更为重要。

关键词: 2021中国汽车重庆论坛
责任编辑:
分享给好友: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全部评论()
实用工具

服务热线: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010-5171 0701

官方微博 公众号 手机端

选车网 · 北京正则阳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5 chooseauto.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外大街248号机械大厦1003室

京ICP备12003842号-1      京ICP证100662号
京网文(2019)2401-23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772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5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