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车企出海建厂正逢其时
- 2012-2-29 10:18:00选车网朱伟华
对自主车企而言,过完年好消息就不断。比如发改委公布了公务公车选型目录征求意见稿,呼吁多年的公务用车用自主终将实现,每年百亿的政府采购坚定了自主品牌汽车人的信心,也给自主品牌继续强化研发能力吃了定心丸。虽然1月自主品牌国内市场的整体销量一般,但类似吉利等自主车企销量也可圈可点。除了国内市场,1月自主品牌为主的汽车出口同比增长了8.32%。国内市场自主品牌承受着外资品牌和合资公司合资自主的上下夹击,但过去几年各自主厂商自主研发出的多款10万元左右的车型相继上市,从专业杂志编辑所进行的测评看,产品性能和竞争力都有大幅提升,考虑到后续还有多款自主品牌的车型上市,可以预见,今年自主品牌在产品力方面的竞争力将大为增强。正因为自主品牌具备了厚积薄发的实力,我认为自主车企除了做好国内市场的开拓,也应尽快出海建厂。
中国车企多年来一直试图出海,过去几年无论是俄罗斯、巴西还是中东,长城、奇瑞、吉利、华晨等车企已经有所作为。比如截至2011年底,华晨汽车已建立8家海外组装厂:埃及中华组装厂、朝鲜中华/金杯海狮组装厂、马来西亚中华/金杯海组装厂、越南金杯轻卡组装厂、俄罗斯金杯轻卡组装厂、巴西金杯轻卡组装厂、伊朗金杯轻卡组装厂、马来西亚金杯轻卡组装厂。最近一段时间,长城汽车在保加利亚的工厂正式投入运行,它成为中国车企在欧盟地区设立的首家整车厂。同期吉利也有数千辆帝豪EC8出口到欧洲市场。埃及最大的独立汽车制造商及进口商GB汽车公司日前也宣布,它已经与吉利签订协议,将在埃及组装并销售吉利车型,预计从第2季度开始GB汽车公司将在埃及市场销售两款吉利车型;到第3季度,GB还将着手组装吉利车型。另外,力帆也宣布未来3年内将投资1.5亿美元,在乌拉圭创办新厂制造汽车发动机,以推进开拓南美市场,设计产能4万辆/年。今年力帆还通过埃法在巴西投资建厂,预计产能1万辆/年,2014年投产。除了这些出海建厂的,上汽的MG品牌也将回归英国,该公司还打造出“英国设计、中国生产、英国组装”的崭新模式。
相比早先海外市场对自主品牌的不信任,上述消息可谓振奋人心。从出口整车再到本土设厂,这是汽车企业做强做大的必经之路,欧美日车企概莫能外。有人说中国市场都没做好如何到海外市场做强做大?这是个伪命题,中国自主品牌整体而言已经是国内市场份额最大的车系,本土做强做大需要时间来检验。但未来10年中国汽车产能过剩是大势所趋,如果不提前谋篇布局,只经营中国本土市场必然是死路一条。之所以需要尽快出海,原因有三。
其一,车企出海的战略时机不容错失。前面已经提到,目前的欧洲债务危机导致欧洲政府有求于中国的资金援助,在这种情况下它们不得不通过开放本国市场来迎合中国投资。过去10年中国车企曾经试图主动投资,但总是被恶意挡在欧洲门外。此番欧洲各国勒紧裤腰带要度过难关,此时中国车企把投资和就业机会自动送上门,虽然仍然去的只是欧洲汽车强国势力范围的边缘,但能够进去已经是成功。从2012年欧洲车市的情况下,主要依托欧洲市场的PSA、菲亚特、雷诺日子都不会好过,几个欧洲车企的销量也在下滑。这种情况下他们在非洲、巴西等市场的投资能力将大大受限。如果中资车企不抓住这个战略时机勇于海外投资,待它们从衰退中走出,合作伙伴资源、政治支持都将变得稀缺,无论届时中资车企是否积累了足够的投资能量,都将难以再获得投资机会。
其二,西方经济危机正是出海获取人才和合作伙伴的良机。在此前的文章中我已经详细解读了中资车企出海的战略价值。很多人拿卖出多少辆车来定成败。从上面的投资看,4万辆产能的投资尚不足中国一个省的月汽车需求辆,但这样一个工厂的桥头堡作用很关键。有了这样一个海外桥头堡,能够更好地与当地汽车人才建立联系纽带,能够整合全球汽车人才为中资车企所用。只有在当地造车卖车,才能洞察当地一手的汽车消费需求趋势,才能建立当地的合作伙伴网络,才有可能伴随当地经济发展获得未来的市场成功。无论是获取人才还是合作伙伴,在当地经济低迷和危机时成本都要低很多。
其三,具备去跨国车企后院放火的能力才不怕在自家院子里与之对垒。过去10年,全球几乎所有跨国车企都来中国市场淘金,虽然各国有车企需要这些合资公司的盈利来发展自主品牌,但未来外资和其自身的自主必然会有竞争。过去10年的产业政策走过一些弯路,但近年来顺应民意的一些政策调整正为自主品牌的发展继续政策能量。这些都有力支持自主品牌走出去,无论是吉利收购沃尔沃还是近年来奇瑞的跨国合作都正在赋予自主品牌去跨国车企后院放火的能力。近年来自主品牌开始有车型出口欧美市场,虽然出口量有限,但存在很重要。近年来几乎所有自主品牌在国内市场销售的车型零部件都有欧盟认证,这表明中国的自主车企志存高远,从来都没有仅把目光盯在国内市场上。在欧洲勒紧裤腰带的时候,中国价廉物美的自主品牌车型或许也会有市场,随着自主品牌产品技术和品牌竞争力的提升,通过在欧盟NCAP碰撞中获得认可,自主品牌去欧美市场放火是完全有可能的。届时,欧洲车企将会在全球市场与自主品牌展开竞争,海外中资车企靠性价比优势,在国内,政府采购跨出第一步之后,未来各地政府也有责任效仿,通过各种渠道至少是支持本地自主品牌做强做大,这无疑会让自主品牌的发展壮大更理直气壮。
当前恐怕是自主车企出海的最佳时机,虽然有人说“出海要谨慎”,但如果不能趁欧洲债务危机有求于中国资金,待这帮欧洲大爷缓过劲来,再想出海恐怕就难上加难了。从近年来积极出海的各车企看,民营资本是主流,这不难理解。在国内市场,国有车企尚有合资公司的盈利支撑,但民营车企则完全靠自主研发谋生存。正是这种自力更生的精神,使得它们有足够的自信和充足的理由进军海外市场。海外投资设厂的钱都是民营车企的血汗钱,没有谁比它们更谨慎。所以,该提醒的不是这些勇于出海的民营车企,该提醒的是那些仍然热衷在中国市场睡懒觉的家伙过于谨慎了,是时候出门看看了!
责任编辑:fs
- 2011-6-28 16:23:00汽车,俄罗斯相信中国制造
- 2011-6-30 9:21:00轿车占主导 七月9款新车型即将上市
- 2011-6-28 10:49:00哈弗柴油车再次刷新节油纪录
- 2011-7-4 10:18:00长城风骏房车登陆沈阳车展
- 2011-7-1 14:04:00吉利“新自由舰”亮相海西汽博会
- 2011-7-5 15:39:00奇瑞6月出口16578辆 再创新高
选车工具
-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