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专家”给我整笑了!蔚小理三年内“全灭”、秦L DM-i是增程
在过去的多年时间里,“专家”这个词似乎已经完全偏离了“权威”、“可靠”的属性,变成了“不食人间烟火”、“奇葩”、“反智”的代名词,很多专家提出来的建议或者观点,和我们普通老百姓的状态和需求是完全相悖的,这就让很多小伙伴对很多“专家”的表述很不以为意,甚至称其为“砖家”!
在汽车圈其实也一样,之前也有一些专家,提出了一些匪夷所思的观点,包括液体是能量的最佳载体等等。而最近两位在国内汽车圈有一定影响力的“老专家”,提出的关于新能源汽车的观点,不仅雷人,而且还有点搞笑的意思……
首先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这是一位年岁已经很大,留着一圈白色胡须,看上去“仙风道骨”的学者,历来以言辞犀利、敢说真话著称。但是在最近的一场论坛分享中,杨院士的观点确实给很多人雷得“外焦里嫩”。
在电动车百人论坛的演讲环节,杨院士在谈到比亚迪秦L(参数|询价) DM-i的时候,根据“实现了后排地板纯平”,然后“猜测”这款车取消了传动轴,紧接着说这个车,他没有去实地考察,但是却根据“猜测”给这款车定了个性“似乎属于增程式”,最后又说“比亚迪好像隐藏了一个难以启齿的秘密”,并且这个秘密是他搞不清楚的!
杨院士这一波“严丝合缝”的推理链,懂车和不懂车的都沉默了!秦L DM-i作为一辆前驱车型,当然没有传动轴,然后猜测这款车应该属于增程式,秦L上市都一年了,网上到处都是这款车的信息,是插混还是增程,不是一目了然的事儿么?而且还故弄玄虚,说比亚迪好像隐藏了一个难以启齿的秘密,我觉得比亚迪隐藏的秘密,大概就是没有将这款车的详细资料,打印成大字体版的册子,然后寄给老院士,因为老院士可能压根就不上网,否则怎么会有如此业余的结论。
另一位老专家就是同济大学朱西产教授,近期他提出了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观点,三年内蔚小理的存活概率为0,而朱教授得出此观点的核心标准,就是这几个头部新势力车企,年销量三年内肯定都达不到200万辆。所以之前的研发成本没有办法摊销,最终因为无法维持持续的研发投入和技术迭代,然后快速被淘汰。
看到朱教授的判断,我们的第一反应是震惊,人家都说目前国内大学向学生教授的知识结构已经严重滞后,我们以为说这话就是图一乐,没想到见到“活”的了。诚然,在汽车技术达到瓶颈期,或者汽车产品大量同质化的时候,年销量200万辆的确是一个“槛”,但是在新能源汽车时代,尤其是当下,新能源汽车技术迭代还是快速上升期的时候,200万辆显然已经不适合当下的局面了。
就拿理想汽车来说,在年销量50万辆水平的时候,已经实现了盈利,而且由于新能源汽车是朝阳产业,因此资本市场对一些发展状况良好的品牌和车企,是非常有投资兴趣的,所以理想汽车目前的账面现金超过了1000亿元,三年之内,基本没有归零的可能性;小鹏汽车目前的增长势头也非常猛,基本上已经脱离了“ICU”,今后两年的状况,应该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可能只有蔚来情况稍微有点复杂,但是三家全灭的可能性,我认为是不存在的。
所以通过这两位老专家的表述,我们能够看到一个情况,就是他们的知识结构还是过去老化了,可能在多年之前,他们是行业里的泰斗,一言九鼎不可辩驳,但是现在,他们的很多观点只能贻笑大方!这种变化就很像燃油车的败落一样,以前都是百年车企定义技术和产品,现在轮到年轻的新能源车企们制定规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