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不知道的车企前身 西雅特篇(下篇)
上篇文章中我们聊到了,西雅特与菲亚特合作生产出第一辆车型——西雅特1400,但这款车型除了车标采用了“SEAT”的标识之外,其他设计和菲亚特完全一致,并在此后2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采用“代工”的模式。然而,虽然西雅特第一款车型1400的上市了,但绝大多数的西班牙人们仍不能负担得起,并因为它高昂的售价就将整个西雅特归为豪华品牌。
相关阅读:
摆脱菲亚特
作为一个国家汽车产业的铭牌,“代工”并不是个多么光彩的事情,所以在1957年西雅特推出的600其实就是菲亚特600(有别于菲亚特500)的挂牌产品,它是西班牙真正意义上的国产车。然而随着西雅特600的畅销,西雅特以车型海外出口为由将此前签订的三方协议更改,西雅特与菲亚特签定了自主权更大的许可证使用合同。
不过正由于“代工厂”的起家,到了1971年,西雅特成为西班牙最大的工业公司,并于1974年,收入达到近10亿美元,在欧洲的汽车制造商中的排名位列第八。在佛朗哥时代结束之后,西班牙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增长,据统计,七十年代中期48%以上的家庭拥有自己的汽车,而在此十年前,这个比率仅有27%。
所有项目都需要金钱作为支撑,因此在有了钱之后,西亚特在1975年启动了马托雷利技术中心,开始进行研发车型。不久之后,首款由西雅特自主打造的西雅特1200型轿车诞生。此车是一款2门4座轿跑车型,搭载1.2L四缸发动机,最大功率达49千瓦(67马力),最高时速157公里/小时。2年后此车迎来了改款,西雅特为其换装了一台最大功率为77马力(57千瓦)的1.4L发动机。款车型的诞生宣布了西雅特走出了完全“代工”的时代。
不过悲催的是,到了七十年代后期,西雅特开始出现亏损,起重机械的进口限制和政府的工业政策极大地促使外国公司的到来。西班牙国家工业研究所和持股银行提出以下建议:在两年内逐步抛售公司的股份,让菲亚特公司的股份升至81%,以便给公司不断注入资本。在经过漫长的谈判之后,菲亚特接受建议,但提出一系列条件:开放汽车的价格,必要时裁减员工,要求国家提供贷款作为经济担保。显然这个条件西雅特并没有同意。
【石油危机爆发后,部分国家禁止人们驾驶车辆】
恰逢,1978年底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伊朗的政局发生剧烈变化,伊朗亲美的温和派国王巴列维下台,引发第二次石油危机。而这次的石油危机影响了整个欧洲市场,西雅特的市场占有率从此前最高60%下降到了33%,于是西班牙的政府希望菲亚特为西雅特注入资金以度过危机,但是在当时的环境下菲亚特自身处境也很艰难,所以并未能答应西班牙官方的需求。
因此,到了1980年当市场稍有好转的时候,原本就有了隔阂的两个公司之间,关系就更加趋于破裂了。当时菲亚特也不再购买西雅特车厂生产的用于出口的菲亚特车型,导致了西雅特汽车的外销量骤降至20万辆,而造成200多亿比索(相当于34亿欧元)的亏损。
面对如此恶劣的态势,西雅特汽车决定向菲亚特采取法律行动,要求违约赔偿。经过一年多的诉讼,由巴黎的最高法院判定:菲亚特将所持有的西雅特汽车股份以象征性的价格卖给西班牙国家工业集团(INI)。西雅特汽车有权继续生产菲亚特原先授权车款,并可自行出口或销售。菲亚特应于1981年向西雅特汽车购买其所生产的菲亚特车款。在数量上1982及1983年分别购买1万辆;1984及1985年各购买5万辆Panda(菲亚特熊猫)型车。
成为大众子公司
在西雅特与菲亚特权益纠纷案之间,西雅特签定了一份分销协议,协议规定奥迪和大众可以通过西雅特的经销商网络销售其旗下的车型,Polo和帕萨特可在西班牙产。这些举措对两者之间的合作奠定了基础,为西雅特开启了另一扇门。
【伊比飒(Ibiza)车型】
1983年,第一辆镶着“S”车徽的西雅特汽车成功的登陆荷兰,正式的拉开海外销售的序幕。到了1984年巴黎车展上,西雅特推出了完全由西班牙自制的伊比飒(Ibiza)车型,其是基于Ronda设计而来,拥有三门及五门掀背式车款,最值得一提的是其发动机是由保时捷担任设计的OTOT直列四缸的1.5L发动机,最大功率63千瓦(86马力),同时针对不同的市场,其还推出了0.9L、1.2L、1.5T、1.7L及1.7L柴油等不同动力车型,第一代的伊比飒(Ibiza)一直生产到了1993年,在此期间伊比飒一共销售出了134万台,如此的销量表明,至此西雅特才真正取得了属于自己的成功。
而与此同时,进入80年代的大众品牌在北美市场受到了日系和美系车的强劲挑战,消费者可以花更少的钱买到和高尔夫类似的车。1980年大众美国销量293595辆,而到1984年跌到177709辆。
【西雅特成为大众子品牌】
而这个时候,与西雅特合作愉快的大众汽车决定进一步开发欧洲市场,从未为它的全球化产业布局打下基础。时任大众董事长Carl Hahn说服社会党首相冈萨雷斯同意对西雅特进行了私有化,1986年6月18日,西雅特汽车汽车总裁J. A. Diaz Alvarez与大众(VW/AUDI AG)总裁Carl Hahn在日内瓦签约,由大众买下西雅特汽车51%的股权,同年12月23日,又购入24%的股权。
1983年,新成立的大众子公司也开始在德国开展活动,一开始是通过汽车进出口公司出口到德国,到了1986年,则是通过自己的子公司(西雅特德国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位于德国的M?rfelden-Walldorf。从那时起,有超过一百万辆西雅特车被进口到德国。八十年代末,西雅特的状况远远好于创建初始的年代。1989年年产474149辆汽车,打破了西雅特的生产记录,公司再次走上赢利的道路。西雅特的产量占大众集团总产量的15.2%,这个成绩足以让大众管理层于1990年购买其余的股份,股份比例上升至99.9%。
在1990年,大众收购西雅特汽车全部股份时,西雅特汽车的催生者及幕后支持者西班牙国家工业中心(INI)得到大众集团的承诺,除了全无保留的技术移转,在双方订约后的若干年限中,仍在股权上保留其地位,也就是在形式上,西雅特汽车仍拥有其自主权,而以大众集团的第三个子品牌(新汽车联盟即奥迪与NSU),向世界各地拓展销售网络。
【Toledo】
再加入大众集团后的西雅特精益求精,在1991年的塞罗那车展向公众公布Toledo,它是乔治亚罗设计的轿车。在1992年的巴塞罗那夏季奥运会上,西雅特成为奥运会组委会的车队提供商。奥运车队有近2000辆车,几乎所有车辆都是新Toledo。
【西雅特Martorell工厂】
1993年2月,一个全新的西雅特Martorell工厂在巴塞罗那(BARCELONA)正式开始生产,该工厂拥有85%的自动化机器设备,被公认是欧洲最先进的汽车制造厂,随后西雅特推出的Ibiza、Leon、Altea、Exeo和Alhambra等车型均是出自该厂。
【西雅特Alhambra 】
1996年,西雅特Alhambra MPV车型的在日内瓦车展亮相,该款车型是与大众和福特合作的结果(采用了大众夏朗和福特Galaxy的技术),动力上搭载了1.8T、2.0L、2.8L三款发动机,生产地位于葡萄牙,它的面世标志着SEAT迈入一个高速发展领域。
【西雅特Arosa】
1997年,西雅特Arosa和西雅特Cordoba Vario旅行车面世。其中Arosa是与大众的Lupo同平台生产的三门掀背小车,动力上搭载了1.0L、1.4L发动机。而Cordoba Vario旅行车属于Cordoba车系里的一个车款,Cordoba最早在1993年推出,包括了4门轿车、旅行车、三门跑车三种车款,动力上搭载了从1.4L-2.0L多个排量的多款发动机,此外值得一提的是Cordoba还在1998-2000年参加了WRC的赛事,并在1999年的新西兰站赢得了冠军。
【第二代的Toledo】
1998年,第二代的Toledo在巴黎车展亮相。1999年,西雅特的性能钢炮Leon上市,该款车型是与大众高尔夫、奥迪A3等车型相同的PQ35平台生产,动力上搭载了1.4L(74马力)、1.6L(101马力)和1.8T(179马力)三款发动机,值得一提的是这款车型在部分国家还有搭载有大众的2.8L VR6发动机,其最大功率可达201马力,并且还配备了大众著名的4MOTION四驱系统。
相关阅读:
西雅特在中国
西雅特与中国的结缘,与很多海外品牌不同。绝大多数的汽车品牌进入中国,首先都是以原装进口或是国内组装引入,而西雅特却是以技术率先被引入,随后才是整车,这就像是一场传递的过程。最早,菲亚特将技术传给西雅特,现在又由西雅特再传入中国。
在中国西雅特“被国产”的车型包括了西雅特第一代Toledo、第二代伊比飒(Ibiza)及第一代科尔多巴(Cordoba)。
【1999年12月18日,第一辆奇瑞轿车——风云下线】
1999年12月18日,第一辆奇瑞轿车——风云下线,而这款车的原型车就是西雅特生产的第一代Toledo。当年西雅特被大众完全收购,车型平台全面更换,理所当然地大众抛弃了菲亚特的产品,因而西雅特公司急于抛售整个生产流水线,于是两条汽车生产线以低价出手。
【西雅特的科尔多巴(Cordoba)】
1995年6月1日,一汽大众高尔夫轿车在总装车间投产,这款车的原型车就是西雅特的科尔多巴(Cordoba)。不过由于当时消费者并不认同两厢车,三厢车才是市场的主流,因此以大件组装方式引入的都市高尔夫,最终选择了停产而大众开始潜心推捷达、宝来等三厢车,随着市场的变化,最终全新一代高尔夫来到中国销售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由此不难看出当时的都市高尔夫仅是出生的不是时候。
虽然之前的几次西雅特进入中国都是以非常被动的方式,不过到了2011年西雅特真正吹响了进军中国市场的号角,在2011年的上海车展上西雅特带领着旗下Leon和Ibiza两款车型高调亮相,并宣布将以先进口后国产的方式进入中国销售。
不过由于西雅特在中国的品牌知名度过低,再加上大众集团采用“模块化”的造车理念让西雅特车型与大众集团其他车型有了重合。因此原本打算好的国产化却迟迟未能实现,直至连续2次缺席国内大型车展(2013年广州车展以及2014年北京车展)后黯然退出了中国市场。
而在2015年9月开幕的法兰克福车展上,西雅特推出了全新限量版Mii by MANGO车型,该车型仅限量销售750台。
与这款车型同期展出的是西雅特针对中国市场推出的一款全新紧凑型跨界SUV,西雅特CEO Juergen Stackmann表示:未来推出的紧凑型SUV产品将是西雅特带给中国的极佳礼物。西雅特20V20紧凑跨界SUV的量产车型将基于大众的MQB平台进行打造,与大众新一代途观采用相同的架构。
关于西雅特品牌何时才会回到中国市场,西雅特首席执行官Juergen Stackmann接受采访时表示,“不可能再在中国销量细分市场中进口汽车。我们正在做市场分析,测验稳定的商业案例以进行本地化生产,我们知道我们的客户会是哪些,但我们不想分布过疏。”从上述话语中不难看出,西雅特已经在考察中国本土化生产的可行性。
相关阅读:
截止到这里,西雅特篇的所有内容就告一段落了,接下来,我将继续为您介绍欧洲老牌的汽车生产企业中的欧系车企。